價值才能創造價格,永遠不變的道理。
山本正明,44歲,木訥又平凡中年男子,土木、營造相關科系畢業,因為越滾越多的房貸讓他決定轉跳到保險業務員,0經驗。如果這位是自己的親友或是另一半,相信多數的人會堅決反對他這樣的選擇,但他還是做了,而且他成功了。連續十年業績第一,連續460週都有新單,到底一個凡人大叔到底是怎麼做到的?他說靠的是一張「魔法問卷」,而我認為,這是他一直沒有忘記這個行業的使命,並透過這張問卷持續了解、提醒自己的價值所致。
本書分成五章:
一、做業務,掌握「介紹」才是王道
針對「與你簽約」的人,請他們介紹新的客戶,且不要想「這個客戶沒辦法購買、服務他可能會很虧」就不去拜訪。服務做得好,即使他無法購買商品,他都會因為心存感激而更願意幫你介紹。更重要的是,絕對不要不好意思請客戶介紹!
二、愈是不擅長說話的人,愈是能獲得介紹
「老實」及「傾聽」,是不擅長說話的人獲得介紹的關鍵。
「老實」指的並不是唯唯諾諾,而是「坦白說出自己的心聲」,例如「我是個保險業務員,其實我最近正在研究保單的知識,希望能夠得到你的協助,讓我幫你看一下你的保單,我不僅可以學習,說不定還可以幫上你的忙...」
「傾聽」,指的是理解別人的需求或感受,並進而發揮。無論是了解客戶性格、興趣、喜好等,都可以作為延伸的話題,並進而發現對方的實際需求。另外,更應該對「失敗」的案例進行分析,了解這次的對談出了什麼問題,並作為下次改善的依據。
三、一張問卷調查表,就能讓業績突飛猛進
針對「買單」的客戶,請他們現場完成問卷,重點除了「了解自己的解說有什麼優點/缺點」之外,更有機會透過「連續勾了好幾個滿意」而加強客戶「對於此筆簽約感到滿意」的印象,並且在最後認真思考「可以把誰介紹給你」。
這邊值得注意的是,請客戶寫下的介紹資訊,只需要「關係」及「姓名」就夠了,而不需要聯絡方式。因為「主動聯繫、介紹的人是客戶本人而不是業務員」,而客戶也會因為不需要寫下聯絡資訊,更願意仔細思考並填寫他覺得可以介紹的人。如果客戶一直沒有協助介紹,無論是有事或是定期的聯繫,都可以口頭上問問客戶「上次您提及要幫我介紹的事情怎麼樣了呢」,作為委婉的提醒。
四、做個快樂的業務員
一流的業務員,每天都過得相當愉快。當然被業績追著跑的時候,沮喪是在所難免,但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當業務員的價值,是「因為自己的工作有意義」,而工作意義的來源就是「這份工作到底如何為人帶來幸福」,例如對作者而言,保險業務員的價值就是「幫助他人」。
作者提到一個例子,他某天跟一個T先生剛簽完保單,隔天對方就中風住院了,他當下第一個想法是「這樣我還拿得到佣金嗎?」,接著他就因為這樣的念頭而感到罪惡與折磨。一直到T先生康復出院,T先生的一家人持續跟他道謝,因為有他即時幫T先生保了這張保單,才能T先生能夠安心養病。一直到這個時候,他才真正原諒了自己,並且打從心中真正感受到喜悅。透過客戶,更加理解自己工作的使命,才能讓自己快樂地當一個業務員。
五、問卷調查表
1.你是否已經了解本公司了呢?是/否
2.你是否已經了解我所介紹的三項保險了呢?是/否
3.你是否已經了解本公司壽險可以幫你量身訂做呢?是/否
4.我的談話內容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請舉出三項。(三項保險、人生規劃、終身住院保障的類型、其他、鼓勵的話與等)
5.你是否希望將這樣的保險知識傳達給親朋好友?(不見得要投保)姓名/關係
6.請你同意:我將會與你介紹的親友聯絡。(你所填入的名字及聯絡方式,將使用在這次有關人生規劃的面談或寄發問候卡、提供本公司壽險以及集團各公司的各種商品資訊、服務介紹等。非經本人同意,本公司將不會向任何第三人揭露你提供的個人資料)
其實這本書寫得蠻雜的,雖然都是些很有意義的技術上、心境上的分享與提點,但有些內容並不屬於那個大標的範疇,加上細節真的太多了,讓我只好忍痛捨棄XD 不過對於業務領域一直感到苦手的人,或是一直覺得「因為自己木訥所以不適合當業務」的人,這本書會是很好的引導。
另外,這本書是我第一次因為「譯者」而進一步尋找的書。我這個月閱讀的另一本書《在網上讓「女性」搶購:創造28倍回購率的文案與設計原則》與此本書的譯者都是卓文怡,我很喜歡她的翻譯筆法,用字遣詞非常貼近台灣人的閱讀習慣,不會過度保留日本的文法(例如我個人看來很冗的語助詞「啊」、「呢」等),也會很適當地將例子轉換為台灣實例(很多書籍使用原書的寫的實例,而如果不是日本人,還得加上其他註解才會理解箇中之妙,個人不是很喜歡),是在我目前讀過的日本翻譯書中閱讀舒適度相當高的一本,而且看起來是圓神集團長期配合的譯者,書籍品質應該有保證,接下來我也會持續找卓文怡的書來看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