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3

跳舞的熊 BY 貳團 董小豬

對報導文學接觸不多,本書的寫作手法非常令人驚艷。先以保加利亞傳統馴熊師與跳舞熊的故事為楔子,描寫動保團體如何千方百計拯救在世人眼中受到嚴重虐待的熊,馴熊師如何忿忿不平地述說自己與熊之間宛如家人的情感,以及熊回到人造的自然公園享受有界線的自由後所面對的種種衝擊與適應問題。說完了熊的故事,作者再開始用實地走訪的方式,一一描述蘇聯瓦解後那些曾經生活在共產主義保護傘之下人民的故事。他們就是那一隻隻跳舞的熊,離開了馴熊師蘇聯,在看似自由卻同時也殘酷的資本主義社會如何掙扎求生。

這是一本非常優秀的報導文學,然而閱讀了三分之一左右,卻發現譯者的用語在閱讀時讓人感到困難重重。簡而言之,這是一本有濃厚翻譯腔的書,字裡行間可以看到各種被原文牽制的影子。譯者使用了大量中文可省略的主詞、代名詞、複數型。例如「在熊被奴役期間,牠們完全不會冬眠,牠們的生活方式就和牠們的主人沒兩樣」短短三句話出現三個代名詞,至少兩個可省略。還有一些明顯是錯誤的翻譯,例如「今天,布洛庫是地拉那最大的開趴中心。」從上下文猜測作者的「今天」原文可能是接近英文Today的用法,指現今,而非中文的今天之意。另一個讓人啞然失笑的翻譯腔句子就是「我們對自己做了什麼事,我們也對牠們做了。」這句完全受到原文牽制的中文,一樣也夾雜多餘的代名詞,本書中類似問題不勝枚舉,讓人看了覺得非常可惜。特地點出這些問題並非要雞蛋裡挑骨頭,只是覺得譯筆其實會大大影響讀者的閱讀感受,這麼一本優秀的好書,如果翻譯或編輯可以再針對譯文多所琢磨,一定能夠讓讀者看到更美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