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在日韓國人」為起點的小說,雖然是小說,但就是時代縮影的感覺,可以更理解以前由於歷史因素,造成韓國人對日本人的仇視,那是一種永遠不會被接納,不可能成為一份子,再努力也不會給你機會的挫敗感,“很壞的朝鮮人”的標籤怎麼樣都會在他們身上。當初被日本人統治時期,去日本落地生根的台灣人是不是也有同樣感受呢?
這個時局再怎麼艱辛,看起來再怎麼撐不下去,但總還是咬牙撐著的人繼續活下去了,書中懷孕不易、不停流產,生了也很快夭折好像是常態,也讓我覺得很難過,不是現代人常見的現代醫學能想像的,時代的演進讓很多事情都進步了,但人們的煩惱還是不會消失,總會有新的問題產生,讀完有點惆悵的小說。
另外關於翻譯的部分,總覺得讀起來不太順,很多句子很像google直翻也像外文倒裝句直接不調整成中文語順就翻過來了,有時候會卡住在思考它到底主詞是誰或在講什麼,不太清楚是原文造成的還是什麼原因,例如「他遵循父母的榜樣,愛他的小孩,但他發現他無法拒絕女兒。順慈長相平凡,......」拒絕什麼?「婆婆抵達後,不顧摩西多次要她睡主臥室旁較大的空房,獨自住在廚房旁的小房間。」都是多讀幾次再思考一下知道他要講什麼,但就是怪怪的,不知道別人有沒有同樣感受,但不影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