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想有好人緣, 想要成為有趣的人, 一般人會想, 要怎麼講有趣的話培養幽默感來炒熱氣氛, 不冷場。結果我們常常成了話題的小偷而不自知。作者認為,人際關係的問題常出自於溝通, 而要讓談話變有趣, 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替人著想」。
在這個大原則下,愉快的聊天,其實不需要「有趣的話題」,而是懂得問問題,如此可以取代找話題的本身。並且要明白有趣的話題,不一定需要哏,例如: 講話的方式,可以口氣,停頓一下。有趣的話題常利用負面的事情引人發笑,因此常常是「人的不幸」或「背後的真相」。在態度上需要自然, 別勉強裝嗨。並且不要在氣氛熱絡時,加入圈子,可以下一回合再加入。
在聊天的氛圍上要把握從「閒聊」開始 (重點是延續),絕對不要說「我也是」,如果有一樣的事情經歷,給別人說。不要問可以用「YES」或「NO」回答的問題,思考談話對象的過去與立場再發問。與其問幾點、哪裡、誰,不如多問「WHY」和 「HOW」。將對方所說的話「圖像化」,就能挖掘新的題材。不要死腦筋地解讀對方的話,對話要順暢,延續話題,不要只想回答問題。「回答」的內容要具體,因為具體內容可以更熱絡。最後就是反問對方問題,舒緩緊張的氣氛,縮短人與人的距離。
說話方式的技巧包括:
1) 自我抽離
2) 轉換說法 (聯想+轉換,找到活潑有趣的說法)
3) 加入一點巧思,找出話中的「矛盾」和「新意」
4) 吐槽之前,先肯定對方一次
5) 讓對方覺得自己的事很特別,聽完對方描述「好事」後,回應相反的經驗
6) 在自誇中加入「自嘲」的要素,可以留下好印象
7) 「第一名」、「優秀」、「菁英」都是很好用的笑料,因為有共同體驗是有絕對價值的笑料
8) 比喻有兩種,「狐假虎威」和「發現共通點」,前者有助於別人了解,後者能將事情說明更清楚
9) 描述要「有節奏」並且「具體」,可以使印象深刻
10) 尷尬的時候,搬出「主哏」化解,也可重複使用, 但別過度
11) 大家總愛聽「出乎意料」的事,試著說出對方不為人知的一面
12) 自卑是最好用的武器,例如: 禿頭有分「討喜的禿頭和不討喜的禿頭」
自己覺得很有趣,但現場反應冷淡時的3個應對策略,檢討: 提早破梗, 離題, 偏重知識
最後,作者也給了幾個實際的例子。八分聽,兩分說。好事以壞事收尾,壞事以好事收尾。聊聊「最近迷上的芝麻綠豆小事」。對上吐槽,對下裝傻。先給予同感 , 再使用不過+ 肯定 (因為對方想聽相反的事情)。說一個比他更失敗的經驗,「MORE失敗理論」。說教完要虛寒問暖。新鮮的事,並且是值得再三回味的事。認同對方的點子,就會成為有趣的人。不以漂亮話做結尾。營造對方願意聽說話的氣氛。如果覺得迷惘不好意思,就直接說出口。聊天之餘的貼心舉動才是初心。表示喜歡和讚美。緊張的告白化解尷尬。內容比數字重要。利用減肥、算命、兩性等話題。談論男性手錶, 女性包包。吐槽要立刻;轉換話題要慢半拍。學習一句話的神救援、一句話的鬆一口氣。搭配肢體動作的協助。鼓起勇氣,說出眼前的事實。越厲害的人,演講的語氣越「淡定」。說出與事實相反的話,「反話法」。談話的對象其實是想聽故事,不是想聽觀念。談談自己的失敗經驗。可以先講插曲,再做結論。不要留戀,朝下一個話題邁進。
綜合以上原則,我們可以學習提升,聆聽力、提問力、理解力和沉默力。就有機會成為有趣的說話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