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3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BY 貳團 兔子★akira

這個月我先讀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為了釐清其中一些細節,又去看了同系列推出的《柳林風聲》譯本。不過讀完後總覺得少了些什麼,於是再找了另一個完整譯本來對照,才發現前一本確實刪掉了不少重要段落,例如具有詩意與象徵性的「牧神潘」一章。雖然兩個版本都讀完了,也理解了它作為英國文學經典的文化背景與歷史意義,但故事節奏與氛圍始終未能引起我的共鳴。這讓我體會到,經典作品的價值並不等於個人喜好,它可以在特定時代與文化中具有深遠意義,卻未必能吸引所有讀者。
回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我又重讀了一遍。第二次閱讀時更能感受到角色的 OOC 之處,其中老獾的個性描寫和原著差異最大,顯得特別頑固自大。不過撇開角色性格的改動,諮商環節我仍然覺得十分有價值。透過蒼鷺與蛤蟆的對話,書中清楚呈現了如何理解自己的情緒,以及情緒從何而來。雖然它沒有提供具體的改變方法,但作為心理諮商的入門引導,它讓讀者能夠更清楚自己在情緒中的位置,並且學會如何更有效地與心理師溝通。

句子筆記
●再沒有一種批評比自我批評更強烈 ,也沒有任何法官比自己更嚴苛。
●「……假如你相信你的人生不快樂、不順利,今天喝醉就是你用的某種方法,它可以印證你明天會感覺悲慘的預期 。 換句話你在創造自我實現的預言。」
●「『無論我做什麼都要愛我』。有些人會有意無意惹上麻煩,就只是想看看別人能寬容到什麼程度,什麼時候會排斥他們,然後他就可以說 :『瞧吧 ,我早就說過你會這樣對我,證明我就是這麼差勁愚蠢。 』這一類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