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主要講台灣目前遇到的問題,但是作者認為這其實是可以解決的。
以下舉幾個書中印象深刻的片段:
1.小確幸一詞原是出自村上春樹。村上春樹將小確幸定義成:「想要在日常找到自己的小確幸,多少需要一些必須遵守的個人規範。」也就是說,小確幸必須與自律互為表裡。然而今天台灣卻將「小確幸」變成了「大夢想」的相反詞:不敢奢求大夢想,只能追求小確幸。雖然書中並沒有討論解決方法(或者說這個方法我認為只能靠個人修行),作者認為,村上春樹的小確幸是建立在自我實踐之後的小幸福(而這些小幸福慢慢累積成大幸福),如果缺少這些小確幸,那麼人生可能就只不過是沙漠。但台灣現在的小確幸卻看不見自我實踐(個人認為作者可能指的是現代人陷入了一種死回圈,陷入其中卻不知如何脫離,只好轉而追求小確幸),這種小確幸又有辦法在沙漠中發現綠洲嗎?
2.現代人最常聽到的一個名詞:投資自己。這個名詞出自2013王品董座戴勝益的一場演講,然而作者提到「投資自己」背後的含義是:基層的學習空間都很小,公司也不願投資流動量大的基層員工,所以你只能投資自己。現在台灣很多這種基層工作(書中描述這類工作是低技能、低工資、沒前景,你不做後面還有很多人可以取代你),但這種工作真的無法學習嗎?作者提出一本書來舉證(書名叫:我在漢堡店臥底的日子),這本書是一名管理學家在一年內隱藏身分在六家速食店工作,但他跟其他員工的差異在:學養。所以漢堡店的作者可以分辨每一家速食店的工作效率、管理風格,為什麼其他人沒辦法。作者說低薪工作的確大多單獨重複,最容易把視野縮到最小,但只要知識夠,視野廣,就算最簡單重複的工作,也能學到終身受用的技能。
後面還有很多論點我也認為還不錯。如果無法認同作者對台灣的觀點,但或許書名就可以讓你有所省思。在我辦的讀書會提出分享時,當我們把台灣替換成個人,水果變成了個人能力及技術,或許可以想想:當你陷入困境時,把自己能摘的最低水果摘完之後,你要如何才能摘到高一層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