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0327
喜歡這本書,很精彩實用。看網路書評說:「用中文邏輯看翻譯本會蠻吃力的」,但我覺得不會耶!
摘要
PART 1──鋪梗:掌握前端注意力
第2章 特許時刻
特許時刻是指一個人對溝通訊息接受度特別高的時機。
最可能決定一個人在某個情境下做出選擇的,往往不是那些能夠提供最正確或最有用建議的因素,而是那些在做決定的時刻就已經受到高度注意(也因此得到了特許)的因素。
第3章 取得注意力,就等於取得重要性
一旦人們將注意力放在某個想法上,就容易對它賦予過大的重要性。
第4章 成為焦點,就能成為起因
如同注意力能夠為想法賦予重要性,它也能引導我們思索因果關係。
第5章 注意力的操控者(一):吸引元素
能夠召喚注意力的要素:性、威脅,以及不同尋常。
第6章 注意力的操控者(二):黏著元素
溝通者如果能把聽者的注意力緊扣在陳述中對自己有利的部分,就有更高的機會減少來自反對意見的挑戰,進而將反對意見排除在聽者的注意力範圍之外。
PART 2──遊說過程:聯想扮演的角色
第7章 聯想的威力:我們聯想,故我們思考
所有心智活動都是以聯想模式作為主要機制。
想要成功發揮影響力,包括做好事前的鋪梗,必須讓這些努力能夠引發有利於改變的聯想。
語言和想像都可以用來創造想要的結果。
第8章 說服的地理學:正確的地點,正確的提示
正如言語和意象能夠激發有利於改變的聯想,地點也可以。
我們可以透過置身於特定的實體與心理環境,讓情況朝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
舉例來說,當年輕女性被指派與科學、數學或領導力有關任務時,如果把他們帶到一個具有提示的房間,比方說,讓他們看到在這些領域功成名就的女性的照片,他們就會在這些任務上表現的更好。
第9章 鋪梗的機制:起因、約束與矯正
溝通者在鋪梗階段,必須把受眾的心思聚焦在符合目標、能夠引發聯想的概念上,然後才開始進入正題。
PART 3──最佳實踐:優化鋪梗工作
第10章 改變的六種途徑:是康莊大道,也是捷徑
互惠、好感、社會認同、權威、稀少性和一致性
第11章 成為同夥的方法(一):當我們同在一起
第七個影響力通則:同夥
建立同夥關係的方法舉例:提示對方彼此是同宗或同鄉等這類共同關係。
第12章 成為同夥的方法(二):當我們一起行動
同夥關係也可以透過同步行動或共同協作來達成
當雙方同步行動時,就會成為一個整體,如果我們在遊說之前先安排這類活動,就可以產生相互的好感與支持。
第13章 良心作法:鋪梗之前該有的考量
本章說明採行非道德用途的後果,並且透過研究文獻的數據指出,這種作法將從三個方面嚴重損害公司利益。
第14章 後續效應:延續鋪梗之後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