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在團長的推薦下讀了這本書。一開始其實是懷抱著半信半疑的角度,所以從圖書館借來後放了兩週都沒怎麼讀,因為我也是跟作者類似的那種,對於『快樂』、『樂觀』、『正向』等字眼很有批判性的人,我甚至也常常誤以為『知足』就是一種放任自己安於現狀的罪惡,所以常常不是活得很拼命,就是因為氣力耗盡而活得很頹廢。所以,很謝謝團長的大力推薦,讓我後來努力想方設法把這本書讀下去,也才能發現自己的盲點!
全書含金量最高的就是作者誠實面對自身性格缺點的部分,尤其是討論到為何人會喜歡批判、潑冷水、嘲弄快樂的人等等,對我來說有如當頭棒喝!因為我確實是一個慣性選擇批判先於欣賞的人,這讓我覺得比較安全,也好像有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優越感,也可能我其實是嫉妒身邊那些簡單就能快樂的人,而產生酸葡萄心理。會選擇批評,或許是因為我真的很害怕擁抱生活所帶來的風險,以及擔心被別人覺得『很蠢』、『頭腦簡單』吧。原來,活得快樂的人,遠比我所自以為的還要更努力、更有勇氣呀,因為他們不見得有更幸運的際遇,但仍舊願意選擇從中發掘幸運的眼光,而不是放任沉重壓垮自己。
因此,當我讀到作者勇於面對與練習改變自己好鬥、好勝、好爭辯的書寫時,一方面深深佩服作者的家人(我很難忍受跟自己一樣好辯又不快樂的人哈哈),另一方面更欽佩作者的誠實、勇氣與實踐力,也因此萌生了『也許我也可以試試看活得快樂一點?』的想法。
本書初看可能會覺得八股,因為市面上類似書名和主題的書非常浮濫,但確實值得靜下心來多讀幾次。如果願意練習暫時放下吐槽慣性的話,相信您可能也會在閱讀過程中,嘴角漸漸地浮出微笑,並且獲得『活得更輕鬆』的勇氣哦。:)))
佳句分享:『一旦我試著說出正面評語,我就開始明白,這一生所遇到的歡喜之人曾給過我多少快樂--而且他們一定花了很多努力,才能保持好脾氣又樂觀。要沉重很容易,要輕鬆很困難。我們這些不歡樂的人,吸走了歡樂者的精力和開心;我們仰仗他們的活力支撐,也仰仗他們減輕我們的煩躁和焦慮。同時,因為人性中的黑暗因子,我們有時還會忍不住想動搖這些人,讓他們走出迷霧--好讓他們看清楚這齣戲有多蠢、這些錢白花了、這場會議毫無意義。我們沒有庇護他們的歡樂,而是想摧毀它。為什麼要這麼做?我不知道。但人類的確會有那種衝動。』(頁33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