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父母對於成績要求嚴格,但畢竟自己並不是每個科目都能駕輕就熟,有些科目的成績往往會讓父母大發雷霆,直到克服某些盲點,或得到好成績,才能夠讓父母的怒顏轉為笑顏,這是兒時發生於每日的回憶,為了避免讓父母失望和生氣,我真的很努力阿XD。不知自己從何時開竅,開始有明確的目標以及讀書方法,在考試和檢定也算是能達到不錯的標準。以前,在唯有讀書高,靠讀書來改善家境的觀念,我時時聆聽著。那是以前,在我們還沒有想像到電子產品以及資訊流通能夠如此快速無邊幅的現代;今日,當我與年齡小的孩子說到這些故事,似乎年代不同,意義也會略有不同,觀念也會需要略為修編。我不否認分數的重要性,但我無法接受把分數視為一切準則的標準,因為這套準則也扼殺了許多創意以及年輕的靈魂。因此當我看到書本封面,就深深吸引了我。我想這是一本直白又有魄力的書吧。
其實對我而言,這是一本很好的育兒經和生活靈感來源,很慶幸在閱讀這本書之時,內心會不自覺的發出「是啊!」的聲響,蠻欣賞作者的觀念,而我更從此書收穫到許多原來小時候經歷的代幣法或獎勵法背後的觀念和支撐點應該為何,對於孩子在人生自我的探索與應培養的軟實力才能夠有所助益。
分數有存在之必要性,但是在分數的背後,那些進步的空間,除了是小孩應該學習的知識,還有我們成人應該學習如何不被分數綑綁與侷限,進而相繼侷限了自己的孩子。現在是一個共學共好的時代。
裡面有一個例子很好:
例如,喜愛文學的孩子,不能少讓他沉浸於閱讀的忘我時光;數理特別強的孩子,就不要在不斷向他強調正確率的達成,而是要她忘記成敗,勇於挑戰難題,享受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等等。
「為考試而讀書的名列前茅」比「起熱愛學習卻不一定名列前茅」,我更傾向後者,因為,孩子的人生是會經過許多選擇、誘惑、難題,一長串的認知與學習,和肯定自我的旅途,有熱情通常在堅持一件事物上更能常就和深遠。而這熱情往往也會與努力相伴,比起僅努力於分數的多寡,應會更有生命力與衝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