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克
《徒步中國》還沒看完,就忍不住先讀了這本,一直很喜歡在老雷的頻道看他分享不同事件的觀點。以一個理性且重邏輯思考的德國人來說,踏入中國求學甚至開始徒步旅行,之後又跟著中國人遊歐洲,從書中可以感受到,他對於中國的情感可以說是又愛又恨,希望未來還有機會閱讀到新作。
有感句分享:
*「我不喜歡吵架」他說。「我覺得,如果人與人之間有衝突的話,應該透過理性分析來解決。」
*外面陽光明媚。挺舒服的午休。大朋友為我辯護說:「這是我們的老雷」,她向詫異的女老闆解釋道「他也是團員,跟我們一樣!」
我嚼著一片白菜,試圖掩飾我的感動。
*他換了話題,開始講解歐洲人的旅行習慣。在歐洲當然也有旅行團,但大多數歐洲人更願意自助旅遊。尤其是德國人,非常熱愛旅遊。僅從他們的語言中就能看出他們對旅遊的熱情:Wanderlust和Fernweh。
Wandern,「漫步,徒步」之意。Lust,「喜好,意願」。合在一起為「對徒步的喜好」。
Fern,「遠,遙遠」。Weh,「疼痛」。合在一起指「對遠方,異地的嚮往及思念」。
*有那麼一個瞬間,我抬頭仰望,透過頭頂上的玻璃金字塔看見那夜空,似乎羅浮宮和巴黎永遠是屬於我的。
*大朋友在窗邊爬上爬下地拍照。我把鏡頭對準她。
「老雷,我覺得你好像對我們有偏見」高壯小夥子說。
「你指什麼?」
「你總在我們拍照的時候拍我們。好像所有中國人只會一直按快門一樣!這個你也會寫進你的書裡嗎?」
我有些驚慌失措地擺擺手說:「不不,我拍的這些照片只是為了我們的團作紀念的。不過既然你這麼說:我確實喜歡拍那些正在拍照的人們。」
「為什麼呀?」
「因為我覺得有意思。」
他一臉不解地望著我。
「比如說艾菲爾鐵塔」我試著解釋,「它一直在這裡。今天在,明天在,一直都在。但你們只有現在在這裡,你們拍它,我就很好奇你們眼中的艾菲爾鐵塔是什麼樣子。」
*我們忙著拍照。我看見高高舉起的手機,豎立在手指間,或者固定在自拍棒上。中間還有長鏡頭的單眼,由頭戴鴨舌帽、身背相機包的男人們操作。
那場景好似我們是戰艦上的士兵,正朝著各個方向開炮。一張照片,一次射擊。大相機是我們的炮筒。小的是我們的手槍。我們瞄準視線範圍內一切所見之物。
新橋被轟滿了彈孔,聖母院也被炸得毫無抵抗。面對天鵝島上自由女神像的攻術較複雜,我們先從一方發起進攻,然後再從另一方。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觀光遊艇也在等待被我們擊沉。對付那些從橋上和岸上朝我們揮手的人們,我們則另有奸計:先朝他們揮揮手,大喊幾聲問候的話,讓他們誤以為自己安全,然後,等船靠得夠近時,我們猛然舉起我們的手機和相機,將他們一舉拿下。男人、女人、孩子,血流成河。我們笑著,為我們自己的卑劣感到興奮。
*我們沿著河邊走,用英語對話。天嬌和藝術系女大生話不多,不過其實她們也不需要多說,因為伯瑞斯一開口就說不停。
「我真高興,終於有機會跟你們這些遊客聊聊了」他興奮地說。
「你其他時候都沒有機會?」
「很少。一般情況下遊客們都有導遊和翻譯。我只負責開車。」
「你經常帶中國團嗎?」
「經常。不過其他國家的也有。」
「哪個國家的遊客最好?」
他想了一下。「日本」他說。
我發現天嬌和藝術系女大生都豎著耳朵聽著,我想到了旅行社合約裡那條條例:維護國家形象!
「日本遊客」他接著說,「最準時,最安靜,也最乾淨。他們離開的時候,車上不會留下半點垃圾。」
我想到那個被我捲起塞進座位和車窗間縫隙裡的甘草糖空塑膠袋。
「那哪些國家的遊客不那麼好?」
「看情況。年輕人一般都比較煩人,不管哪個國家的。義大利人!他們有時候真讓人挺累的,說實話。」
我們嘻嘻笑起來,黃導跟我們講過一些關於義大利人的特性。脾氣大,重視家庭,而且似乎也是吃貨。
「有些人認為」他向我們解釋,「義大利人是歐洲的中國人。」
我們大家都被逗樂了,因為我們太清楚中國人是什麼樣子。
*「你的童年幸福嗎?」
她想了一會兒。幸福是幸福,她說。只是不是她自己想要的方式。父親的管教很嚴格。在她小時候,父親不讓她看電視,逼著她學鋼琴。犯錯會受到懲罰。父親很少擁抱她,幾乎不曾問她的感受如何。
「一個家應該是暖色的」她說,「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因為我只坐著而已,什麼也不做。
我不看書,不寫東西,手機也留在了房間。我吃著我的杏桃和香蕉。陽光照在身上,太原城有如一坨慵懶之物從我身邊翻滾而過。我感覺自己真正來到了這裡。
*這就是旅行的好處:人們能親眼看到比之前聽說更多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