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使用許多案例,讓讀者可以同理自己可能是(好人)這件事,後面再敘述這些「好人」的個性是成長環境中如何形成的,特別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作者提到三歲前是小孩個性形成的關鍵,三歲時小孩會從媽媽那裡第一次學習獨立,這段期間母子能否建立羈絆將會對小孩的人生有很大的影響。其中媽媽的「自尊心→影響相信自己的程度」和「自我效能→自信、信念」帶給小孩的影響最大。如果自尊心跟自我效能越高,小孩就越容易對自己有信心,也越容易接納自己。
另一個讓我覺得寫得好的部份是最後一張章,介紹如何從好人畢業的七個步驟,說明的同時也寫到前面的每個案例各是用這些方法帶來,帶來甚麼樣的效果來鼓勵讀者執行。我覺得這個部分寫的還不錯,但是其實希望這個部份的篇幅可以再更多一點。不然只有點到為止的感覺,以上是我快速看完這本書的感想。
從「好人」生涯畢業的7個步驟
【步驟1】放下「非做不可」的守則
【步驟2】平衡人生,努力80%就好
【步驟3】活化副交感神經,學習紓壓法
【步驟4】說出意見,為自己作主
【步驟5】放慢腳步,重拾喜怒哀樂的感動
【步驟6】接受自身缺點,坦率自然受歡迎
【步驟7】給自己多點肯定,人生更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