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3

簡約與優雅:法國女人的生活美學 BY 貳團 莫 Ophelia

這本是很好朋友送我的書,她知道我喜歡這方向的書籍,十分淺顯易懂,但也因為國家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的關係,思維可能有些不同調,尤其作者勇於抨擊她不認同日本文化的部分,我覺得超有勇氣,完全不怕被限制出版 XDD 以下摘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有一個在廣告公司上班的日本朋友,因為想學法文,開始去公司附近的「In-stitutfrancais東京」(過去的東京日法學院)上課。課程開始時間是晚上七點,而她的下班時間是五點半,完全趕得上上課時間。然而,過了一陣子,不知為何六點半才開始的會議突然變多了,原因在於公司的女性部長,也就是朋友的主管,因為看不慣她學法文學得這麼開心,因此故意將會議時間設定在六點半。當然,朋友只好因此而常常缺課。

在法國,若是發生這種事情,是會上法院打官司的。近年來日本對性騷擾的概念有了相當大的改變,但對於權力騷擾的認知依然不夠普及。事實上,誰都沒有權力阻止你做自己想做的事。

另一方面,也有人主張「請休假會導致工作進度落後,所以我才不請假」。但是,法國人度假時間這麼長,GDP排名卻高達世界第五。我認為這代表法國人工作和休息時段之間的切換非常明確,因此生產力很高。事實上,法國人的工作時間雖短,生產力卻高達世界第二名。

然而,將長時間工作視為理所當然的日本,生產力卻相當低,長時間勞動造成的生產力低落,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問題。

機器化的部門生產力很高,但在文書事務方面,有時我們只是在公司裡懶洋洋地工作,應該重新審視這點,工作時追求效率,休息時就徹底休息,不要在意周遭的眼光,大大方方請個特休,去吃點好吃的東西吧!

注重自己的時間,是幸福人生的必要功課。人生是你的,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時間。

【2】「我非常喜歡日本,但墨守成規實在是日本人的壞毛病。」

【3】即使到了三十、四十多歲,當一個人想結婚時,就是「適婚年齡」。以「二十歲前」、「三十歲前」的界線去劃分,只會讓人感到被束縛,各位不覺得很彆扭嗎?

日本的雜誌也喜歡劃分年齡層:《CanCam》的標語是「屬於20~30歲可愛時尚職業女性的閃亮雜誌」;翻開《STORY》則會看到「用時尚支援所有的40~50歲女性」、「以40歲世代品味再三挑選的結果……」等字句。日本人經常把「到了這個年齡就一定要這樣」等說法掛在嘴邊,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法國女人完全不在意年齡,不管到幾歲,都會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沒有只和同年齡的人聚在一起的習慣,派對又沒有年齡限制,不管和比自己年齡大或小的人一起赴會都沒問題!

被年齡、世代束縛的生活方式,會讓人越來越在意他人的目光,反而埋沒了自我特色,我覺得這種生活非常辛苦。不在意年齡,年齡根本無所謂,擁有從「年齡」的限制中解放的想法,就是活出自我的第一步。

【4】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去過巴黎的跳蚤市場?旺夫跳蚤市場以及位於克里尼昂古門的聖圖安跳蚤市場,都是喜歡巴黎的人會去的景點,原因在於,這些跳蚤市場滿是光看一眼就會讓人興奮不已的古董寶貝,像是飽經風霜的古銀餐具、風格活潑且色彩繽紛的碗盤、古董織品與蕾絲,當然也有包包和鞋子、衣服等值得挖掘的好東西。不僅如此,裏頭甚至會出現經過修理保養的老傢俱。

跳蚤市場是相當受歡迎的觀光景點,法國人也會理所當然地利用這些市場。為什麼呢?因為法國人並不覺得花錢有任何意義。我們不認為「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就代表富裕。不僅如此,法國人也不會為了錢犧牲自己的人生去工作,因為我們知道,即使沒有錢,也可以幸福地生活下去。因此,在法國,一個人不會因為有錢就受人尊敬,比起有錢的醫生,貧困的藝術家反而更受人敬重。

我現在在東京住處使用的沙發,是我來日本時撿別人丟棄的二手貨。來到日本後,令我驚訝的事情之一,就是即使東西還很新、很漂亮且還可以用,只要人們覺得自己不想要了,就會隨意丟棄。這件事情真的讓我大吃一驚,對法國人來說,真是不可置信!

當年我來到日本時孤身一人,沒有傢俱、也沒有錢,對我來說,這種情形根本是天賜的恩惠!路上竟然扔著可以用的東西,真是讓我感到震驚。不過,最近這種情形似乎有逐漸減少的趨勢。

在法國,我們會將不需要的東西拿去再利用、回收或捐贈,東西不只是單純的物質而已。最近在日本,大家似乎也慢慢開始有環保節約的觀念,然而在法國,環保一直都是非常理所當然的理念。舉例來說,一個法國人擁有的最高級的包包,可能是媽媽送的香奈兒,我們不買不需要的東西,若一定要買,當然會慎重選擇。「我真的想要它嗎?」、「我真的需要它嗎?」

不只是傢俱,衣服、包包和裝飾品全部都是,法國人只擁有自己真正喜歡且需要的東西,並且非常珍惜它們。

日本人真的很喜歡買東西,我也曾經因為「難得放假,情侶竟然不約會而是一直去買東西」而感到訝異。在法國,假日時商店也休息,因此無法買東西。究竟為什麼大家在難得的假日只想花錢呢?我真的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法國人即使沒錢,一樣可以好好享受假日,我們會帶著自己做的三明治去公園野餐,到免費或有便宜門票的美術館看展覽或者看電影,不在乎花不花錢。法國人沒有「消費才是娛樂」或「消費才代表富裕」的想法。我們認為珍惜物品是理所當然的,會將物品使用到損壞為止,甚至損壞時也會拿去修理並繼續使用,不會想要每次都購買新商品。希望各位也能試著尋找不花錢的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應該是因為社會福利系統夠完善,以致藝術家不至於沒收入會餓死流落街頭的情形,作者提到的「敬重」應該與文化背景尊不尊重專業和國民藝術涵養有關。透過此文才明白,很多恐怖電影的素材是怎麼來的(例如聚魔櫃),各種二手物帶來的恐怖故事(誤)。……不過舊物再利用,的確是很棒的概念,可惜國家還不太盛行。(還有GDP我真有上百科查,但結果有差異,也許要看出版年或作者的數據是哪一年)

當然你可能會想,為何作者會如此評論日本文化呢?因為她的經歷也是十分讓我感到佩服,能做這個決定,表示她真的有貫徹她的中心思想,完完全全做自己想做的事。有些階段性的選擇,作者的遭遇正好打中心理的需要,會受到鼓勵。所以別害怕去做這個決定,大家都一樣。以下摘錄她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在法國巴黎的第四大學取得應用外語碩士學位後,前往德國留學。之所以會選擇留學,是因為可以拿獎學金,所以非去不可。

  從德國回來後,我開始在巴黎政治學院念書,之後趁著實習的機會第一次造訪日本。其實,當時我可以從德國、泰國和日本三個國家中選擇實習地點,德國我已經留學過了,泰國則是度假時去過,只有日本是還沒探訪過的國家。而且,實習結束後只需要提出報告,我就這樣懷抱著「我要去日本了!」的雀躍心情來到了日本。

  來到日本後,我對這個國家一見鍾情。不過,當時我連想都沒想過要長住日本。

  起先是寄宿家庭的家人開玩笑說「朵拉,妳去當NHK的法語會話講師嘛!」法文是我的母語,我對這份差事也很感興趣,就真的翻開電話簿打電話到NHK。雖然對方對我確實有興趣,但下一位講師已經找到了,因此NHK並沒有馬上錄取我。

  之後我回到巴黎,又到紐約就任聯合國的工作,後來NHK的製作人請我上他們的節目,我就真的成為「法語會話」節目的講師,再次回到日本,接著一路走到現在。

【2】前面這段看起來好像是我在自吹自擂自己的經歷,事實上並非如此,我的選擇其實有相當大的風險。當時我隻身一人來到日本,NHK的工作或許一年之後就會結束。不過,我的好奇心和躍躍欲試的心情讓我做了這個選擇。嘗試過但失敗了,也是一種不差的結果。

挑戰新事物才能讓人累積經驗,失敗不是什麼大問題。

我認為目標和努力就像是一場棋局,即使再怎麼努力,我們還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達成目標。既然如此,抱持著好奇心和興趣這種躍躍欲試的心情,加上一點點勇氣,嘗試新的挑戰,不是就能得到經驗這種珍貴的寶藏嗎?

之後,因為NHK的電視節目造成的機緣,至今我仍然住在日本,透過電視、報紙、雜誌等媒體,還有演講、主持等活動,擔任日本與法國之間的橋樑,每天都過著忙碌的日子。

我決定以NHK節目「法語會話」講師身分來到日本時,必須在三個選項中做出選擇。一個是繼續從事聯合國相關工作、另一個是從事義大利法務部長介紹的工作、最後一個是再次回到日本,參與NHK「法語會話」節目,我該怎麼做呢?

當時我曾經相當煩惱,我對日本一見鍾情,心裡當然想去日本。但是,NHK的職缺既不是全職工作,還有簽約一年的條件。當時是1992年,日本經濟剛剛經歷泡沫化,但以全球狀況而言,日本物價和日圓仍舊相當貴。我沒有房子,單身一人前往日本實在相當不安,而且還完全不會日文,會說的日語只有一句「沙呦娜拉」。

每當我說起自己的經歷,總有人覺得我是個「好奇心旺盛、自由自在又任性的法國人」。

確實,我是個任性隨興的人。不過,該做的工作和事前準備,我都會全部做完。當然也會計算正面和負面影響,考量風險,理性分析眼前的事物。即使如此,有時還是會找不到答案,這時,我就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我真的想做這件事嗎?我真的喜歡它嗎?

【3】最終我選擇來到日本,是因為我覺得自己和日本人有許多地方心心相印。法國人多半會著重於邏輯思考及陳述意見;日本人則更強調情感、注重感覺。往來日本與法國,在邏輯與情感間取得微妙的平衡,也是令我感到愉快的原因之一。

下了決定之後,我就會一路勇往直前。決定要來日本之後,我就下定決心要做好「法語會話」的工作。不過,當時的我幾乎完全不懂日文,但是既然已經下了決定,只好鼓起勇氣。我現在還清楚記得,第一天收錄節目時,滿是工作人員的巨大攝影棚真的好可怕,攝影機太多了,我根本不知道該看著哪一台說話,內心焦躁不已。

結果,原本只簽了一年約的節目講師,我卻連續當了五年。之後藉由一起主持「法語會話」的M老師介紹,我得到了慶應義塾大學湘南藤澤校區專任講師的工作。回想起來,參與這個電視節目,正式將我和日本連結起來的重要機緣。

誰也不知道人生會在哪裡用什麼方式轉彎,人生就是一連串的抉擇。一旦下了決定,就要全神貫注,在迷惘煩腦後做出抉擇,就不要再回頭。妳下的決定,一定會帶妳往未來前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還有分享許多她個人愛好的穿衣/保養/香水/紅酒等推薦品牌、方式,雖這有點牽涉個人喜好風格的問題,不過若選擇太多不知道從何下手,不妨可以參考先去試試這幾樣。以下摘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於穿衣
巴黎女人的衣櫃,以黑色或白色等基本色系的襯衫、針織衫、裙子、洋裝佔壓倒性多數。接著則是米色,偶爾有粉紅色或橘色等較有特色的色彩。

這種穿衣風格,就是我最重視的「簡約優雅」。簡約的意思,是「不刻意、不浪費」。「典雅」則是「高雅洗鍊」的意思。我所認為的典雅,是以簡約為基礎,加入優雅感或其他元素,或是故意「破壞」整體感,增加些許玩心。

不隨波逐流、盲目跟從流行,便不會有「明年就不能穿的衣服」,這點也相當重要。當妳的衣櫃裡都是嚴選的服飾,不僅穿什麼都非常適合,也不會讓人覺得過時。簡約典雅的秘訣,在於必須蒐集專屬於自己的一生良伴,不要拘泥於價格。

注意流行風潮當然不是壞事,但巴黎女人會萃取其中的精華,追求具有自我風格的時尚。

我搭配服飾時,會以「黑X白」、「灰X白」等兩種顏色為基礎,避免身上超過兩種顏色,否則會顯得太過繁雜。接著,我會在脖子上輕輕圍上一條亮色系的玻璃紗絲巾,或是在戒指、太陽眼鏡、手錶、帽子等配件中選擇幾樣,用配件來搭配不同的變化。

簡約典雅就是像這樣,用華麗的首飾搭配簡單款的衣服,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穿上正式服裝時,就搭個普普風戒指,既不會太死板、也不會太隨便。搭配衣服時,就是要盡情享受這種調整不同風格的樂趣,這是一種從今天就可以開始嘗試的簡單時尚穿搭法。

★關於保養
對於保養品,我採用「單一豪華主義」。法國人的抗老守則,是講究使用的乳霜品質。雖然品項單一,但相對地我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就絕不妥協。其實,這樣的肌膚保養方法相當簡單。

來到日本後,我和日本朋友一起去溫泉旅館時大吃一驚,朋友用的保養品陣容實在太豪華了!化妝水、美容液、乳液、乳霜排排並列,我問她:「妳到底要擦幾種保養品才覺得夠啊?」朋友回我:「朵拉!這很正常吧!」

當我說起這件事,我的法國朋友都非常驚異,當然,法國的化妝品牌也有推出各式各樣的保養品,不過,法國人根本不會想買齊整套。原因在於,法國人使用的基礎化妝品基本上只有白天擦的Creme de jour(相當於日本的保濕霜)而已。

我喜歡的化妝品品牌有日本也很常見的克蘭詩(CLARINS)、天然保養品專家黎可詩(NUXE)和誕生於波爾多地區葡萄園的品牌歐緹麗(CAUDALIE)。

晚上我甚至連化妝水都不擦,睡眠時間就是肌膚代謝多餘油脂的時間,我認為這時候在肌膚上塗抹各種保養品,反而會讓皮脂賭塞在肌膚內部,無處可逃。只有冬天或天氣非常乾燥的時節,我才會擦上晚霜(Creme de Nuit)。

★關於香水
香水按照香氣的持續時間,也就是濃度由高志低分為香精(Parfum)、香水(Eau de Parfum)、淡香水(Eau de Toilette)及古龍水(Eau de Cologne)。最好用的是香水,它具有接近香精的濃度,但價格比較便宜。較持久的香水,香味可以持續約半天。

我收藏的香水約有二十種,基本上會按照當天的心情決定要擦哪一種。有些人只用一種香水,而且持續使用數十年,可以說是和香氣一起度過人生。至於我,則是喜歡經常變化花樣,使用各種不同的香水。不過,對香味的偏好也會隨著年齡改變,以前的我比較喜歡果香調,最近減少得最快的香水則是辛香調。

我也會按照不同情況選擇香水,例如工作時擦上清爽的柑橘調,晚上約會時選擇性感的東方調……等等,隨著四季使用不同的香味也很棒,夏天擦花香調,冬天則增添一些甜蜜的香氣,有時也會因為天氣晴朗或下雨而選擇不同的香水。

不過,我最重視的還是當天的穿著打扮,穿得低調沉靜時,我就會故意擦上甜蜜的花香調香水,打扮得華麗耀眼時,就會選擇冷靜的柑橘調,把香水當作增添自我風味的調味料使用。

喪失自信、無精打采時,我會擦上YSL聖羅蘭的In Love Again或ANNICK GOUTAL的VanilleExquise,甜美的香氣令人備感溫暖,迪奧的Diorissimo也不錯。Diorissimo是克里斯汀‧迪奧親自設計的香水,於一九五六年發售以來,一直是熱銷賣品,這款香水散發鈴蘭清純的香氣,具有療癒功效。

想展現自己的女人味時,建議各位嘗試迪奧的Miss Dior或嬌蘭(GUERLAIN)的La petite Robe noire。Miss Dior的香水瓶洋溢著高級感,還有可愛的蝴蝶結,香氣優雅、氣質高貴,不過甜的花香調,不會令人感到厭倦,可以長期使用。La petite Robe noire則散發具有華麗感的香味。

香水是能讓女性瞬間美麗加分的魔法水,希望各位能像品味時尚穿搭一樣,享受使用香水的樂趣。

★關於紅酒
各位有沒有聽過「法國矛盾(French Paradox)」這個說法呢?

這是由於「法國人明明食用高脂肪含量的料理,卻很少得心臟病」而衍生出來的詞彙。有一個相當有力的說法,認為原因在於紅酒(Vin rouge)中的多酚具備的功效。多酚的美肌效果同樣值得期待,每次有人問我「法國人的美容秘訣是什麼?」我都會立刻回答「喝葡萄酒」。

附帶一提,在葡萄酒王國法國,我們只喝國內製造的葡萄酒,其實這也是因為超市和酒館很少賣其他國家的葡萄酒。

在紅酒中,我最喜歡的是波爾多的梅多克酒(Bordeaux, Medoc)。這是在法國西南部波爾多的梅多克地區產的葡萄酒。在紅酒中,波爾多酒的多酚含量相當高,這個地區生產的酒有聖朱利安(Saint-Julien)、波雅克(Pauillac)、聖艾斯臺夫(Saint-Estephe)、瑪歌酒莊(Chateau Margaux)等,每一種都非常強烈,風味繁複。2005年、2009年及2010年是葡萄酒的「豐收年」,建議購買這些年份生產的葡萄酒,可以品嘗非常出色的風味。除了這幾種酒,聖艾米利翁(Saint-Emilion)的醇厚風味也很不錯。

相較於波爾多酒的強勁,具有水果風味的勃艮第紅酒(Bourgogne rouge)風味較為柔和,也是我推薦的品項。

法國人相當重視餐前酒,這是為了切換工作和休息時間,也為了讓自己人生更加豐富,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巴黎女人會在工作結束後「先來杯餐前酒」,相約在咖啡店或露天咖啡座會合,一切就從一杯餐前酒開始。

今天該做些什麼呢?去看電影、去新開的餐廳吃晚餐,或是在家裡舉辦派對也不錯……即使工作再辛苦,一杯餐前酒,尤其是香檳,最適合讓人從工作模式切換到休息時間。就算在家裡舉辦派對,實質上也非常簡約。在法國,不花錢是我們相當重視的一點。只要有橄欖、堅果、起司和法國麵包,就非常幸福,再加上一些義大利香腸、肉醬和醃黃瓜,想吃時再下點義大利麵。除了美味的食物之外,辦這種派對,還需要能夠享受過程的寬廣心胸。

法國人非常喜歡吃,之所以不會因此發胖,是因為我們會花時間和自己最喜歡的人一起享用美食,打從心底感到愉快的緣故。還有,紅酒中含有的多酚,也是法國人維持健康的靈丹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