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書櫃上看到這本書,作者自稱是“文字工作者”,讓我印象深刻。一篇篇作者非主流的觀點,看得到想找點方話題反駁,但又不知如何做起。作者提及台灣很注意競爭力,雜誌、書籍的暢銷有兩類,就是英文學習和投資,彷彿這兩樣沒有做好就是魯蛇。另外,還有以歲數做為分界的書籍,例如35歲以前應該要如何、20歲以前不應該要如何等標題。雖然大家都很努力維持自己的競爭力,但卻沒有好好想想自己話在這世上的意義,只是追求別人所說的年薪、頭銜。如果有想做的事情,那就等 退休後”再說吧!要先把錢賺夠了,再去追求夢想。寫到這裡,我就想到我家人常跟我說,要我不要只是想著退休後的事,在年輕時,就過退休生活(例如培養與現在工作完全無關的興趣),趁年輕時要好好打拼。但我想問的是,然後呢?你有沒有想做的事?有沒有什麼是在臨死前,沒做會後悔的?這樣問對方,通常都沒有答案。我自己也正在尋找生活意義的旅程,希望可以活出越來越了解自己,不後悔的人生。書裡面的知識,雖不是每一種都認同,但不可否認地,看完書,不禁想問自己為何工作?想追求什麼?希望自己可以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