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01

輕鬆駕馭意志力:史丹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素質課 BY 壹團 CH

乍看這本書的書名,我以為是常見的勵志書,再不然就是給了幾個實用的竅門來告訴讀者怎麼培養意志力。可是在讀了之後,發現這本書比我原先預期的還要豐富許多。這本書引用了不少心理學的實驗來解釋為什麼我們常常意志不堅,並輔以許多的個案跟例子來呈現一般人在意志不堅情況下是如何展現他們的行為的。最後在段落中,介紹一些反省思考跟培養意志力的練習。全書分為9章,以下就以短篇心得跟筆記的方式來介紹:

CH1主要是談意志力本身跟定義何謂意志力。作者把意志力視為是一種本能,這種本能是可以被鍛鍊的,就像肌肉或著是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技能一樣。在神經機制上,意志力有三個面向,分別是「想做」、「不想做」跟「我真正想做」。其中又以「我真正想做」這個意志力為主軸,來說明我們碰到直覺上想做跟不想做的事物時,要如何控制自己哪個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
CH2意志力是一種壓力反應,最終的演化目標是為了保護生物體本身。這章談比較多關於運動、睡眠、冥想對於意志力增強的生理現象。
CH3延續上一章意志力的生理機制,這章談疲勞如何讓意志力大打折扣。就好比體能訓練一樣,當你開始出現疲勞感時,大腦會叫你立即停下來。事實上,身體未必馬上不能負荷訓練,只是源自於大腦的保護機制,我們會覺得好像快hold不住了。可是如果能夠hold住再撐一下,或許體能就在不知不覺中進步了;意志力的培養也是一樣。
CH4「道德許可證」--或稱「光環效應」--讓許多人覺得偶而使壞也是不錯的,原因是因為人類會因為自己小小的善行義舉而放任自己的衝動(我有在上健身房,所以偶爾吃一片雞排也是OK的)。作者建議我們要有撤銷許可證的覺悟,認清你以為總會不一樣的明天,就跟你已經經歷過的千百個日子一樣沒什麼差別。
CH5幸福物質多巴胺並不是真的讓你感到幸福的物質,而是刺激你追求幸福的物質,也就是酬賞系統,一種刺激你獲得幸福感的多巴胺分泌機制。p.175更提到多巴胺其實是把雙面刃。壓力所引發的戰或逃反應反而讓我們越做越錯。我們的大腦還很原始,為了能立即見效,多巴胺刺激物會先給予酬賞承諾,購物、狂吃、放縱,可是真正能讓我們得到抒壓的事情,散步、冥想、有創意的嗜好,卻不是那麼立竿見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越做越錯的原因。
CH6罪惡感帶來「管他的效應」,就是將錯就錯,而管他的效應又讓我們不斷批評自己。一些心理學實驗指出,將錯會繼續就錯的人,通常都落入管他的效應的影響。事後又不放過自己的話,只會陷入無限的惡性循環當中。而另一些實驗裡指出,在犯錯後盡可能地原諒自己,反而有助於再下一次的努力。但是作者也引用錯誤願望症候群這種心理現象來提醒讀者不要一次把夢跟願景做得太大,因為這樣只是再次的誘發我們的酬賞系統,也就是分泌多巴胺,而不是真正的進入改變自己的狀態。
CH7透過經濟學家所謂的「延遲折現」,人們傾向於選擇立即可獲得的利益,而不是遠在未來的報酬。而作者要如何克服這種不利於意志力的行為呢?答案是「先等十分鐘」。這究竟是好還是不好,我們不知道(雖然她說她的學生嘗試過發現效果不錯),可是為了訓練我們的克制力,作者引用很多破釜沈舟的例子來說明,我們可以為了未來的自己而約束當下的衝動。但是在這章的最後,作者還是回到了比較保守的主張,也就是我們有的時候需要好好思考究竟我們要用當下的獎勵來犒賞自己,抑或著是克制自己以獲得未來的報酬;這兩者並非必然衝突,而是需要在不同的情況下謹慎思索的。
CH8大腦裡的鏡像神經元可以被用來解釋我們為什麼可以理解他人的想法、體會旁人的情緒。藉著這種特殊的腦功能,意志力是會感染的。然而就像化療,殺的不只是癌細胞,正常的也一併毀滅,因此我們不論好的、壞的習性、行為以及想法,都是會互相感染的(一個例子是在荒蕪人煙的十字路口,身旁的騎士闖了紅燈,你也會忍不住催了油門)。作者也詳細分析了這種近朱者赤的情況,並提出幾個感染好意志力的方法:首先去讀勵志書、你喜歡的名人傳記、各種你喜歡或欽羨的人的事蹟,她認為我們對於自己喜歡的人有親近感,而我們比較容易受到這種親近的人際關係所影響(不用想,今年的高普考狀元的勵志故事絕對能激發考生的拼勁)。再來,組織同好會;就像是讀書會這種的,大家互相監督彼此、砥礪彼此,也是個不錯的方法。
CH9「矛盾反彈效應」解釋了為什麼越想睡反而越睡不著。作者還是以覺察當下困擾我們的念頭來作為解決方案。

我覺得我比較受益於這本書的地方不在於作者提供的意志力鍛鍊的指南,而是在於用許多心理學、腦科學,甚至是經濟學的材料來解釋我們許多意志不堅的行為。可是如果你也在找一本跟意志力有關的勵志書籍,我覺得這本也是挺適合的,只是這本提供了更多科學方面的證據,應該是比一般的勵志、自我提升類的書籍還來得豐富些。至於作者的科學解釋是不是融貫的,則要看讀者們買不買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