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0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BY 貳團 Grace Chou

錯誤的認知比無知更可怕。無知所造成的錯誤是隨機的,相較之下,錯誤的認知更容易導致錯誤的結果,而且我們可能渾然不覺。

是什麼原因蒙蔽了我們的雙眼,讓我們看不見事實和真相?作者漢斯·羅斯林是一位臨床醫師、數據學家、公衛教授,在這本書裡歸納了十個扭曲認知的直覺:

1. 二分法直覺偏誤:不要被平均值或極值蒙蔽了。從整體分布來看,大多數人位於中間,鴻溝不一定存在。

2. 負面型直覺偏誤:壞消息常被大肆報導,好消息卻不為人知。然而壞消息變多可能是因為我們對壞事的監控度提升了,不一定代表壞事增加。另外,狀態和趨勢是不同的概念,事情的現況可能很糟,但同時也在變好。

3. 直線型直覺偏誤:趨勢的走向不盡然都是直線,事情不見得會照目前的方向發展下去。

4. 恐懼型直覺偏誤:演化讓人腦傾向將注意力放在令我們感到恐懼的事物上,但風險取決於危險程度和暴露程度。天災、命案、恐攻占每年死亡人數不到百分之五,我們所害怕的事情不一定是真正最大的威脅。

5. 失真型直覺偏誤:單一數據有時看起來很嚇人,別忘了比對其他數據,或是計算比例。錯估了數據的重要性,可能會使資源或政策被不當地使用。

6. 概括型直覺偏誤:為了有架構地思考,人習慣將相似的人、事或物歸為一類。如何避免錯用分類,要記得同一群體下的個體有相異之處,而不同群體下的個體有相似之處;留意鮮明的個體,它很可能是特例,而非該群體的通則;不要將某一群體適用的經驗貿然套用在另一群體上。

7. 宿命型直覺偏誤:沒有什麼是不會改變或無法改變的。縱使改變得很慢,時間久了滴水也可以穿石。

8. 單一觀點直覺偏誤:以單一觀點衡量事物就像瞎子摸象,容易誇大某個問題或解方。留意簡單的思考,常與不同觀點或領域的人討論,避免固定使用熟悉的工具。

9. 怪罪型直覺偏誤:如同單一觀點直覺偏誤,我們習慣替壞事找出一個元兇,但真相通常更加複雜。檢討若僅止於揪出戰犯,對釐清整個系統和預防壞事重演沒有助益。

10. 急迫型直覺偏誤:恐懼和急迫會帶來壓力,放大前幾項直覺偏誤。但情況很少真的那麼緊急,未來也不一定真的那麼糟糕。冷靜分析和執行才能避免愚蠢而極端的錯誤。

這本書表達了人是多麼容易被誇大、簡單、急迫、恐懼的故事所驅動。隨著新聞報導的疾病、天災、兇殺、貪腐、動亂越來越多,感覺世界似乎很糟,甚至每況愈下。但從統計數據上來看,事實是,世界正在變好。

認知到世界正在變好並不代表一切都沒問題了。問題仍然存在且等待被解決,而樂觀也並非天真。抗拒過度誇大的世界觀能夠避免無端的恐懼和絕望,從而辨識真正的危機,將精神和資源審慎地投入真正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