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2

再見,倫敦東區:助產士們的最後榮光 BY 壹團 涵

「助產士三部曲」系列最後一本

二戰過後的倫敦,關於修女助產士和一些小人物的故事。

大量老公寓拆除,過去居民緊密生活情況不再;健保制度與入院生產,請助產士在家生產也逐漸減少;避孕藥興起,生育率降低。

裡面讓我最有感的,就是避孕觀念。因為書中許多人倫悲劇,就是不被期待的嬰兒。

生了私生子讓母親無法被家庭接受;貧窮家庭嘗試危險非法墮胎;或是養不起多位孩子只能全家強迫分離住進濟貧院;或是亂倫生下的孩子不知如何處置;甚至是外遇懷孕擔心丈夫發現而想殺了孩子的母親。

書中常出現的,是一個又一個,堅強卻又迫於生活無奈的母親;以及那一個個,命運乖舛的孩子,讓人心疼,這些孩子長大之後又要承受的考驗。

避孕藥在宗教觀念裡,是非自然的影響人口成長,但它又救了多少婦女,在非自願的情況下,承擔一個孩子的出生和養育。

人口壽命逐漸延長,晚婚已成趨勢,當母親是每個女人的權利,但要不要成為母親,或是幾歲開始承擔養育孩子的責任,卻是技術可行的。

不快樂的母親,又如何養育出健康的孩子。女人負起生育責任,但在過去社會,卻沒有太多選擇權給她們,這些孩子長大後又是另一個悲劇複製。

到底在人口延續時,我們又想要塑造什麼樣的社會?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