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圖很大,器官移植這個主題是個非常值得發展的議題,整本書我覺得也是所謂議題先行的作品,為了使用器官移植跟腦死判定的議題而寫作的感覺很重。
比方p53談了匿名彰顯出人類有多爛:「想要厭惡人類的話,不妨就來處理這種匿名的投書和電話。只要接觸到他們的精神狀態,原本人人都確實擁有的同理心與同胞愛,就會被一舉擊潰。」別再笑別人了,ptt跟匿名版、低能卡還有假帳號,台灣還不缺這種事情嗎?
p154則寫到接受器官移植的人承受的壓力「單純的愛心不該變為不可承受之重」,如果是為了有所回報的付出,那頂多是回報的程度夠不夠而已。但如果是大家單純抱著愛心而捐獻的,就會用更高標準去檢視。像是之前有個新聞是接受扶助的家庭把錢拿去買蘋果手機,造成大家的抨擊。
對受贈者而言,接受了別人的金錢、物資、器官,好像就變得沒有偷懶休息的餘地,得要無時無刻為了這份愛心而努力。但人類終究不是能這麼無止盡奮鬥下去的生物。又好比我們成功嶺裡服勤役男從五點多起床忙碌,到十點休息一下補眠或是玩手機,結果被來的狗官看到然後說我們都在爽。這之間的矛盾,還有我們始終不該憑所見的片面就去論斷等等,也是常見的課題,卻很難永遠堅持下去。
中間警察指揮官鶴崎的愚蠢有些浮誇了,但還能接受可能真的有這麼笨的高階警官,沒有準備地挑釁犯人,畢竟都有這麼蠢的公務員來挑釁役男了。
而中間發展是推理小說慣用的,丟出幾條線看似都像犯人,實則是魔術師的左手,真凶藏在這幾條線背後,誘導性是有啦,但過於刻意就讓人懷疑。
最後的敗筆我覺得是收尾,明明是這麼龐大的主題,談論腦死議題與器官移植的合理性,模仿開膛手傑克這樣華麗的犯罪,最後卻只變成是為了掩蓋醫療疏失的事情?而且草草收尾,讓前面辯論的器官移植事件沒有一個回覆就結束了。雖然我知道這不是什麼可以輕鬆用一本書就給予答案的主題,但畢竟是作者選的,躲避回應實在不怎麼能接受。況且醫師被逮後的態度轉變也太明顯,先是很自傲,結果才講兩句馬上乖的跟什麼一樣,聰明的醫生會犯這種疏失?
整體而言是本虎頭蛇尾的小說。儘管尾聲加了一點溫情的橋段,但還是不能掩蓋結尾的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