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8

好好拜託:哥倫比亞大學最受歡迎的社會心理課,讓人幫你是優勢,連幫你的人都快樂才是本事! BY 貳團 Wilber chao

動機:
體悟一己之力, 不可能完成所有事情, 生活中有太多需要請求他人協助的情境,
比如說家務分身乏術時請求兄弟姊妹or小孩or配偶, 工作遇到阻礙請求同事下屬幫忙等
但心裡常常卡著一些說不清楚的理由, 有些時候放棄請求, 自己也無能為力
最後就是失敗, 因此想要買這本書來明白正確的請他們幫助應該是如何
而且藉由這樣的方式, 來把事情做好, 對自己對他人與對世界有所貢獻
該有的拜託認知:
談談錯誤的拜託障礙: 不敢請求的要主因就是自我的玻璃心,
科學研究指出, 拜託他人被拒絕後, 大腦產生的社交心痛跟腳趾碰撞是一樣的,
這也難怪人們對趨避拜託, 因為潛在被拒絕的受傷機率跟你昨天踢到腳指頭一樣痛!!
更別提其他心理因素: 拜託他人好像降低自己地位, 拜託他人是否造成關係的不確定性!!
他人對於拜託的認知: 其實人們在於有效幫助他人之後內心會感覺良好,
出於成就感/賺到好心情/給予的力量以及修復壞心情, 他人都是願意幫助你的!
只是我們過往是用錯誤的方式情求幫忙,
比如:
1. 一直道歉的拜託對方, 這樣只是讓對方因壓力而幫你非出於內心快樂幫你
2. 別先做好免責聲明, ex: [我真的不是想要麻煩你…], 這樣只是引起對方認為你很自私的反感
3. 不要強調對方熱心, 因為這樣會給予對方壓力, 破壞他想幫你的心情
4. 別說只是個小忙, 因為這樣只是減輕自己心理壓力, 展現自私, 他人幫你的勞煩還是他人承擔
5. 不要低估他人付出, 讓幫你的人感到很不值
6. 不要提醒他欠你人情, 破壞助人為快了的本質
上述之外, 可以做的是當面請求, 展現你的誠懇, 專注他人的個人特質, 來強調找他是因為他是唯一適合人選
並在請求之後, 告知對方因為對方而這件事情才得以完美, 彰顯對方的成就感, 與著他人為快樂的感覺
正確的請求應該是雙贏, 自己的任務完美, 對方也賺到好心情, 雙方還保持良好的關係
想想不只是對不熟識的同事朋友該如此顧慮對方心情, 面對家人更應該如此, 我們可能因為跟家人/死黨太熟
以為對方不會計較, 但事實每一個關係都是需要足夠關心與愛的感受才可以走得長久
表達感激, 給予讚賞, 我一直覺得都是這個社會極度缺乏的要素,
所以造成人與人之間距離變得更遙遠, 自己悶著頭忙得要死要活, 心裡抱怨沒人幫你.
或許不避等到下一個拜託他人的機會, 現在就可以回想昨天誰家人/同事幫過你什麼
去向他們誠懇道謝與致意, 還給他們當時幫助你該得到的助人為樂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