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6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以好奇的姿態,理解你的內在冰山,探索自己,連結他人 BY 貳團 Chien Eva宜萱

這本書,會想看是因爲有次参加薩提爾研習,發現應對姿態很特別,老師當場還請台上學員演這幾種類型的人,讓我們去感受,書中提到五種應對姿態,人在求生存中發展出來的生存姿態,分別有指責、討好、超理智、打岔跟最後的一致型。但必須認知的是,「一致型是個選擇,不是個規則」人可以選擇任何姿態,但人必須為自己負責。(p.45-52)

薩提爾是2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師之一,冰山探索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如何看見自己的冰山下,水平面下才是自己真正的內在,而如何了解水平面下的自己呢?就需要透過「好奇」透過「對話」一步步探索。

書中舉了許多例子,讓讀者去思考,「好奇」的對話,能夠改變所有動能,卡住的關係,「沒有人在理想環境長大,每個生命成長都有其困難」,薩提爾的教育觀是,若有穩定和可以預料的父母,懂的協助孩子,懂的如何讓孩子獨立,而父母也能好好照顧自己,能與人好好相處,喜愛孩子並鼓勵孩子探索,懂的回應孩子的情緒,接受孩子犯錯與失落,能幫助孩子成為有自信,有能力的成年人。p.76

薩提爾女士曾說:「問題不是問題,如何面對問題,才是問題」,尊重,相信生命的成長.p.161

以下為個人收穫:
因為自己體驗到人在關係中成長,感受幸福感,在對話的學習上對我幫助甚大,跟父親的關係,老公的關係上,都能更理解彼此,尊重彼此的快樂與自由。因為我自己很需要自由,我慢慢去探索自由對我為何重要時,自由帶給我人生的收穫時,我能謝謝我父母給我的自由,我就能理解自由不是想要做什麼而已,而是願意那份渴望自由而更努力,更去充實自己,而我一方面就能尊重別人也渴望自由,我就能當一個比較有彈性的人,我也活得更自在開心,這都謝謝對話讓我認識自己,連結他人。

以下為書中所談的冰山:

冰山上的區塊
* 行為:行為是『事件』本身外在的表現(動作、表情、故事結局)。
* 應對姿態:人為了求生存,應對環境而發展的生存姿態,分別有指責、討好、超理智、打岔。在非語言訊息裡的身體姿勢、聲音語態,都顯現應對的姿態。
冰山下的區塊
* 感受:身體的感受(冷、熱、痛、麻)與情緒的感受(開心、興奮、恐懼、悲傷)。
* 感受的感受:對感受產生出的『評價』引發出的『感受』。
* 觀點:自己對他人,他人對自己,自己對自己的觀點,包含了思想、看法、信念⋯⋯等。
* 期待:對自己的期待、對他人的期待。
* 渴望:渴望被愛、被接納、生命有意義、有價值。
* 自我:生命力、精神、靈性、核心、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