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純粹理論的書,作者用自己的(各種混亂的)親身經驗談來,親切得多,或許就是因為親切又真實,看的當下壓力覺得很大XD
本書大致內容是:
做就對了。遇上難題時自然會想方法解決,如果遇上選擇困難,就想想能不能都做。不要執著事事完美,就能生出時間,不要期待做到工作與生活平衡。
自己無法解決的難題,鼓起勇氣求助他人。在混亂中前進,不知覺間就做完很多事了。
以下摘錄部分句子:
※每個人分到的一分鐘都一樣長,長度上不會有變化,但是卻能夠改變它的利用密度。
※不是因為某件事情很難,你才不想做,而是因為你不想做,所以變得困難。
※如果為了「or」而煩惱,就想一想能不能「and」
※「亂成一團」是一定的,不要期待做到「工作與生活平衡」
※永遠不會有足夠的資訊讓人開始做事,直接動手就對了!
※決定做之後,大腦會主動找出路
※靜止時的摩擦係數比開始運轉後的動摩擦係數更大。(萬事起頭難)
※大石頭理論:如果你手邊正好有幾顆河岸邊常見的大石頭,以及十杯的小石頭,還有一袋細沙。如果要在桶子裡裝進最多的石頭和細沙,應該怎麼裝才好?
正確答案是先裝大石頭,再裝小石頭,最後倒入細沙。如果先裝小石頭或細沙,就很難把全部的大石頭塞進去,但只要先裝大石頭,小石頭與細沙就能入流入大石頭之間的縫隙。
平時的時間管理也跟這個道理一樣。在有限的人生中,我們最優先的必做事項就是大石頭,先安排大石頭,自然而然就會有給小石頭使用的時間。
如果把時間分配給雜事小事,就沒時間做重要大事了。
※我想任何人都有把精力消耗在小事上的經驗。每逢必須專心的時刻,真正礙事的通常不是大煩惱,反而是些小細節。這就像是小魚刺卡在喉頭,讓人極不舒服,無法專心投入。
※人生總有些狀況,光靠自己根本無力解決,這時候就該求助他人,大聲說「我有麻煩了,請幫幫我!」這或許需要勇氣,但我想這是很重要的求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