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0

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 BY 貳團 家得@Ryan

先幫各位複習一下清朝皇帝的順序,就從道光開始,依序為咸豐、同治、光緒、最後是宣統,而慈禧是咸豐選入的妃子之一,咸豐的皇后是慈安,而同治是慈禧生的,讓各位在看心得時,不會被順序搞混。

慈禧太后,一個統治晚清長達47年的女性,一個爭議頗大的歷史人物,通常聽到的形容詞都是如戕害忠良、禍國殃民、奢靡浪費、為了獨攬大權,無所不用其極等等負面評價。可是在本書裡表示,以往的史書只會說她幹過什麼壞事徒留罵名,然而她的功積很少被承認,要不就是歸功於當時的大臣。本書號稱還慈禧一個公道,有過者幫其緩頰,有功者則屬慈禧居之,看起來算是滿主觀的一本書。

不過在開始寫心得前,有二件事想提出來思考看看。

為什麼我們會對慈禧太后有著負面的評價?我們聽到慈禧負評時是什麼時候?哪個管道?這個問題我還真的搞不太清楚,也許是年代久遠,求學時我們的歷史課本就是如此負評給了慈禧,又或者是跟著媽媽看肥皂劇時,怎麼演都是演慈禧是壞人,才導致我們根深蒂固的、且普遍認為慈禧就是導致大清國滅亡的罪魁禍首。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我第一段結尾所述,『看起來算是滿主觀的一本書』,這句話的前提是我必需知道什麼是客觀,我才有資格說別人主觀,不然我用我自己主觀的意識說別人主觀,顯然也不太公平。就以本書來說,也許作者張戎在飽覽史料後,給了慈禧一個好評的結論,然而身為讀者的我們,當然不可能像作者一樣去各國國家圖書館翻閱資料,也因此就沒資格說作者主觀。當然啦,沒資格說別人主觀,但總能抱持懷疑的態度吧?

扯了二個話題,接下來進入正題。本書很詳盡的描述慈禧的一生,從選秀入宮到毒死光緒帝後隔日死亡,一生都在大風大浪之中渡過,大部分都是和外國交手。書中描述在慈禧還沒選秀入宮時就時常和爸爸談論國家大事,入宮之後慈禧也向她的丈夫咸豐帝提出意見,然而大清祖制可不能違,女人及太監不能干政,從此我們就可知其實慈禧對政治是有想法且有興趣的。

那麼她是怎麼奪權呢?慈禧為咸豐生下第一個男孩,於是母憑子貴,晉升為妃、嬪,地位僅次於皇后慈安。咸豐英年早逝,傳位給慈禧5歲的兒子也就是同治帝,並命肅順為首的八位顧命大臣輔佐同治。於是慈禧夥同皇后慈安及恭親王(咸豐的六弟),給八大臣找了罪名,三位處死五位撤職,史稱辛酉政變。嫂叔聯手掌握大清政權,開始兩宮聽政,直到同治16歲時便開始親政。可是同治在19歲時得天花(有一說是梅毒)駕崩,而且還沒有兒子。於是慈禧的機會又來了,慈禧宣佈,決定為先皇咸豐過繼一個幼兒,將來接班。照道理應該為同治立嗣,但如果那樣,慈禧就成為皇祖母,無法自居皇太后掌權,掌權者就變成同治的皇后。於是慈禧毫不隱瞞動機,把醇親王(咸豐的七弟)3歲的兒子搶過來過繼,是為後來的光緒帝,慈禧則再度垂簾聽政啦!看到這裡真的令我大開眼界、嘖嘖稱奇。不過依本書的說法,慈禧再度執政是眾望所歸,誰叫同治太兩光呢?整天只知道與太監偷溜去出尋花問柳。

於是慈禧開始勵精圖治,派員到國外考察,學習西方文字、科學技術,並且有感鄰國日本野心,以擴充海防、建設海軍為當務之急,派李鴻章督辦北洋海防,沈葆楨督辦南洋海防。再來聽張之洞建議,興辦鋪設鐵路,利國利民,對中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後來與日本發生了甲午戰爭,簽了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湖及遼東半島給日本,造成台灣50年的日治時期。據一般史書記載,慈禧挪用海軍預算修復頤和園,才導致海戰輸給日本,造成這種不堪的局面。但作者表示,當時慈禧挪用海軍預算確有此事,但僅佔少部份,應不致海軍如此。

積弱已久的中國,此時列強紛紛到來,繼俄國、德國之後,英、法也不甘落後,紛紛要求中國租借一塊地區,中國不敢不從,於是沿海的港口幾乎都被歐洲列強所佔,真的是欺人太甚。於是中國人越來越仇恨洋人洋貨,爆發了反洋鬼子的義和團之亂,而且聲勢浩大一發不可收拾。然而慈禧太后卻想利用義和團對抗這些“軟土深掘”的洋人,於是不顧眾人反對與聯軍宣戰,把義和團合法化用來對付列強,此時聯軍火了,一路打到天津,義和團不堪一擊,神功護體VS大砲火槍,高下立判。聯軍即將攻入北京,慈禧狼狽西逃,最後與八國聯軍(實際是11國)簽了辛丑條約,除了答應一些條約外,還賠償各國總數加起來為數四億五千萬兩銀子。慈禧這個想利用義和團打壓洋人的選擇是錯誤嗎?也許事後看來任誰都會說是個錯誤,但如果易地而處,你的國家正被列強侵蝕又無力反抗,此時有一人民團體掘起且頗有戰力,那你會不會想利用這團體來給洋人下馬威,證明中國不是軟柿子?

慈禧重返北京之後,開始與西方人交朋友,學習彼之長,以補己之短。然後還籌備君主立憲,想與民參與政治。此時期革命意識慢慢抬頭,革命黨開始鼓吹推翻無能又腐敗的清朝。

慈禧在病重的最後幾天,深怕自己死了之後,光緒還活著,那麼中國就會落入日本的手裡,於是一不作二不休先把光緒毒死,隔日自己也撒手人寰,結束傳奇的一生。

中國沒有被列強瓜分掉,真是不幸中的萬幸,在我看來,根本就是各國互相制約,誰都不願意看哪國佔了中國一部分,自己卻沒得吃。現在中國躍升為世界強國,我想應該是當時候的歐洲列強始料未及吧。

再來想看看作者隋麗娟的【說慈禧】,是否有不同本書的見解。本書一樣推薦給大家,如果你想知道作者如何幫慈禧平反,不反對作者一直講慈禧好話的話,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