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項服務是免費的,代表你不是消費者,是商品。」
作者從海報、廣播、電影、電視、電腦,到現在智慧型手機和社群媒體的興衰,以有趣的講故事方式說明了注意力商人的興起和演變。
科技的發展下,家不再是隔絕商業活動和各種宣傳的避風港,注意力商人開始無所不在地侵入我們的生活,甚至改造了我們的習慣,讓我們自己獻上寶貴的注意力和個人隱私空間。
現代生活帶來了便利,但對個人隱私的侵犯,往往很難取得平衡。
在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和社群媒體盛行的時代,人人都是注意力商人的商品。
一天花很多時間無目的地瀏覽各種聳動標題的新聞、親友自拍和名人動態,大腦卻處於放空、注意力發散的狀態,不知不覺中,幾分鐘甚至幾個小時就過去了。
但回頭一想,這段時間得到了什麼?有得到多少有用或必須的知識嗎?有什麼非馬上更新不可的動態消息嗎?心靈有得到平靜和滿足嗎?
答案往往是否定的,甚至在點開一個個聳動標題的新聞或網頁之後,引發了焦慮、恐懼或激動等等各種強烈的情緒,連最簡單想放鬆的目的都沒有達成。
現代人最稀缺的,也是各個商人兵家必爭的,就是注意力和時間。
而一天當中有多少時間,注意力是真的自己可以主導的呢?
看完這本書,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廣告(甚至是政府宣傳和宗教傳播)如何地演進和影響我們的生活,現代人的確有了更多的選擇和更開闊的世界,但如何取得平衡,取回自己注意力的主導權,是現代人都必須深思和學習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