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明不寒而慄,在坑洞旁邊在站了許久。他閉上雙眼,回想起方才離別時,那道疲弱的眼神中充滿說不盡的懇求,可憐的年少身影浮現在他腦海中。」
本書是作者在中日戰爭爆發後被強制徵兵,參與淞滬戰役時寫下的書稿。起初是被書的封面吸引,但後來不可自拔的看完全書,且結局有種意猶未盡的蒼涼感。
本書沒有軍官激烈高昂的喊著:為國犧牲!沒有同袍互相扶持的情誼,或是會看得一腔熱血的描述,只有戰爭的殘酷,底層士兵日復一日的上場作戰,同隊士兵死的死,重傷的重傷,每個人都在懷念家鄉,面對可能看不見的明天,有人選擇逃亡,多數沒得選擇,戰死沙場。戰場上除了對抗敵軍,上頭留日派、留美派的軍官也在私下鬥爭。有著日軍慰安婦影子的「慰勞隊」也是軍官間爭奪的籌碼。上述種種指出戰爭不止打仗,底下還有很多尚未被提及的暗潮洶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