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9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BY 貳團 王鉦勛

這是一本老書了,距今大概有15年,但看到還是滿多人推薦的便好奇地借來看看。
這本書分為二個部份,前半部是「金錢藍圖」,說明你對金錢的認知影響你的財富行為;後半部是「財富檔案」,作者歸納出17種致富法則說明有錢人的思維。
本書的核心是:致富不是金錢的累積,而是自我的成長,擴大自己的能力後,財富自然會靠向我們。

【金錢藍圖】
每個人的金錢藍圖往往承襲於家庭帶給你的金錢習慣,我想這也是造成窮者愈窮地惡性循環的原因。
作者認為:「設定產生想法,想法產生行動,行動導致結果。」
我們的金錢藍圖可能會受到語言設定或特殊事件而被制約,就像是:
「有錢人都很貪婪,他們靠窮人的血汗賺錢。」→把「有錢」=「貪婪」,潛意識裡不會想要富有,所以永遠留不住錢。

這讓我省思小時候提到金錢父母都怎麼說:
母親:「這個很貴,買這個做什麼浪費錢。」、「我們家很窮,要節省一點。」
→買東西常常不考慮品質,只購買低價位。
→生活只追求實用,缺乏美感與品味。
→對錢很沒有安全感,伴隨著一種莫名的匱乏感到長大,養成了「害怕花錢」的心態,儘管知道這筆金錢是拿來投資自己的。

母親:「不要玩股票,那是有錢人在玩的,我們沒有那個能力,你當錢這麼好賺喔。」
→潛意識會指引自己選到錯的股票,告訴自己「你看吧,不聽媽媽說的話」。
→一旦玩股票遇到失敗,就認定自己沒能力,不敢繼續練習嘗試。(當然投資並不是只有股票)

為了修正自己的金錢藍圖,我們可以嘗試說出口,對自己宣誓:「我所聽到的關於金錢的看法,不見得都是真實的,我要選擇新的思考方式,讓它幫助我得到快樂和成功。」


【致富法則】
這裡我最有感觸的是「有錢人專注於自己的淨值,而窮人專注於工作收入。」
淨值指的是資產(收入、存款、投資等)-債務。
就像談論郭台銘,我們會說他身價多少,而不會說他一個月薪水多少。
而價值取決於市場,我們可是試著詢問自己「我的工作是否有影響很多人」。
當我們能影響越多的人、幫助越多的人,我們的收入也就越高。
也就是說,我們的收入高低,取決於自身創造的價值。

正如書中強調的,轉換思考方式,我們就有機會創造財富。
作家喬許·比令斯說:「阻止我們成功的並不是我們不懂的事情。那些我們深信不疑、但其實不然的事情,反正是我們最大的阻礙。」
有什麼對金錢的看法,是我們堅信不疑的呢?如果一直無法創造財富,不妨試著修正我們的金錢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