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24個比利後,朋友推薦一定要看的一本書,起初我翻開了書,看到好多錯字,看到很痛苦,例如「抱」吿、「石」驗、「夏」一跳......,一度還以為我買到的書是不是印刷錯了,還是翻譯翻錯了,後來看了幾頁之後,才發現這是一個有關智障的故事(哈哈哈哈哈沒先看簡介的錯)(後來隨著查理變聰明字句語氣明顯改變不少!這點真的很厲害!第一次看到這種書寫方式)
但沒有想到他是先用他的角度去陳述整個故事,故事中有隻老鼠叫做阿爾吉儂,其實我一直以為阿爾吉儂是一個人,結果是隻老鼠,這隻老鼠被科學家做實驗,動了一個手術,讓老鼠變得很聰明,老鼠會自己突破迷宮的關卡,贏得食物。從一隻笨老書變成科學家想要探討的實驗品。
科學家(尼姆教授)想把這個實驗放在查理身上(查理是故事的男主角),查理從生出來就是反應遲鈍,到了三十幾歲,還是跟小朋友的智力相同,他在他爸爸朋友的麵包店工作,大家對他笑瞇瞇的,他覺得他跟大家都是朋友,查理接受實驗後,越變越聰明,才知道原來大家都不是喜歡他,是在嘲笑他,他很難受。看到這會發現有時後懂得越多其實並不是越快樂的,擁有得多也不見的快樂就會比較多。
一路上越變越聰明,從一個白痴變成天才,精通多國語言,後來還為自己寫了他自己的研究報告。但他一直不喜歡尼姆教授對他的態度,認為他是實驗品,沒有把他當人看,他曾多次提到如果尼姆教授把我當人看多好。他看著阿爾吉儂的時候,總覺得他跟阿爾吉儂一樣,都是實驗品,阿爾吉儂的人生正是他的人生!(這點也的確值得深思,實驗對象由動物變成人,科學跟道德倫理是不是會有顛覆...)
查理越來越了解到過去的自己是如此的笨著,也在回憶他小時候發生的一切事情,後來他的心態也越變越好,他希望這個實驗是成功的,這樣以後那些智障就會有新的人生新的生活。當變聰明後的他在一家麵店吃飯,有位工讀生打破了盤子,大家都笑哈哈的對著那位工讀生,他總覺得這個工讀生看起來很熟悉,卻不知道為什麼有這個感覺,後來才發現這位工讀生是位弱智,跟他之前一樣,他止住他剛剛的笑。想著他之前的他原來也是被別人這樣對待的,作者寫了一段話:「人類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敏感坦白,不會佔殘障人士的便宜,卻認為取笑弱智不足為奇」
後來查理發現這個實驗有出現漏洞,他可能會變回跟之前一樣笨,甚至更笨,他很害怕,但也沒有辦法阻止退化的速度,一天比一天更嚴重,後來連自己寫的報告也都看不清了,在他從笨變聰明,再由聰明變成智障的時候,智障學院的女老師—凱尼恩有跟他在一起,從笨的時候到聰明的過程,可是後來他逐漸變成太聰明了,她覺得自己跟不上他的路上,他們之間在沒有共同點,於是分開一陣子,但後來他逐漸變笨的途中,他們的層次又逐漸變成一樣了,她回去找他,對他說:「因為還有時間,我想和你共度共渡這段時間。」她清楚我的一切,接納我只能短暫與她相處的事實。她同意在我提出要求時離開;每一次想到此,我就痛苦難堪。但是我們之間擁有的,可能已是別人終其一生都無法尋獲的。
這個手法寫得很好,就像我們從小嬰兒懵懂無知,變成大人,之後又退化成了老人,不斷循環再循環,每個人的波峰與波谷都不同,同頻率的波會產生共鳴,而兩個波會有干涉,會成為新合成波,若合拍就成為相長干涉,若不合拍就成為相消干涉,波有獨立性,受到干涉後,能保留原來的波型與速度。
我看了一齣舞台劇叫《小兒子》裡面是在探討失智老人的故事,最後導演在謝幕時後他說他有一天接到醫院的電話叫他去看他爸爸,可能剩沒有幾天了,他餵著他爸爸吃飯,回到家,餵他一歲多的兒子吃飯,變餵邊哭了,他說他感受到生命,不過一個正在結束,一個正在長大。
離題了哈哈哈,但是這部小說很好看!手法也很特別,對每個人性的描寫都很完整,裡面還有寫家庭若生出天生智障他們家是怎麼面對,我覺得這個很兩難,放棄與不放棄,都有利與弊,裡面也有寫到父母的心境跟他妹妹的部分。
2020.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