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4

把時間當作朋友:沒有人能管理時間,你真正能管理的只有你自己 BY 壹團 Chung Yun Cheng

❴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最近在工作上,對自己時間安排的能力感到很不滿意,總覺得自己雖然是負責推動專案進度的人,卻是整個專案中最大的瓶頸,所以想要從書中找到關於時間管理的解答。

❴心得❵
這本書的內容就如書背後的介紹一樣,它不是一本時間管理的書,也不是一本成功學書籍,更不是心靈雞湯。這本書讀起來就像是一位前輩,很真切地與你分享自己的人生哲理,希望藉由啟發你的思想,讓你可以有一套準則做出更符合目標的抉擇。

雖然這本書並沒有直接告訴我應該怎麼做,才能管理好專案的進度、優先順序,但作者在書中提到的許多狀況,與建議的做法卻都如醍醐灌頂一樣,打破了我的盲點。
相較之下,比起那些告訴我應該如何如何的書,這本可以提點我一二,說明為什麼我的做法行不通,告訴我判斷的原則,以及可能的做法的書,反而更適合我。畢竟就如作者所說,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適合他的方式不一定適合你,與其強迫自己使用不適合的方式,倒不如花時間好好想想自己適合什麼。

最後如果要說這本書有什麼缺點,我是覺得有兩點無傷大雅的小問題。

第一點是讀起來會有點冗,不知道這是不是中國老師的特性,之前讀古典的《躍遷》時也有這種感覺,書中很喜歡舉各種例子,如西方神話典故之類的東西,當下會覺得離讀者生活太遠,並不是那麼有助於讀者吸收了解作者的論點,反倒給人掉書袋的感覺。

第二點則是書中的插圖太少女可愛了!和書封跟整本書的風格不太搭,看了會出戲......

整體來說這本書還是很推薦大家閱讀!


❴打重我的話語們❵
p.110 「判斷一項任務是否『真的重要』其實只有一個標準:這項任務的完成是否確實對達成目標有益。」

p.111「計畫成功的前提:目標現實可行。」

p.114 「長期計畫是需要透過實踐才能習得的能力......事情往往並不像想像中那麼簡單。我們更常面臨的尷尬是:如果不開始行動,就根本無從判斷目標是不是確實可行,或者反過來,目標是不是確實不可行。於是,往往只有開始行動之後,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在行動過程中,如果發現既定的目標確實是不現實、不可行的,那麼『半途而廢』不僅不意味著失敗,反而意味著決策者的無比理智。」

但在工作時,總會遇到你認為正確需要去做的事卻爭取不到資源,或是你覺得不對需要停止的事跟主管說卻得不到支持的狀況。這種情況要如何說服決策者呢?


p.126「製作專門的下一階段任務清單.....在按照清單逐一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創造能力激增......於是,我們會覺得這個清單的其他部分有修改的必要了......但是除非萬不得已,否則千萬不要在整個任務完成之前中途更改清單中的項目。一旦這麼做了,那隨之而來的就是發現自己『有必要』不停地更改這個清單中的某個或多個專案,最終甚至會導致整個任務永遠無法完成。所以,如果有了什麼新鮮的主意,不用放棄,只需要啟用另一個清單,標題是『下一階段任務清單』,把它們記下來就好。然後,馬上回到當前的任務清單,專注在現在應該完成的任務上。」

p.178「獨立思考,只不過是從別人那裡知道一個結論的時候,自己動腦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結論的過程有沒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

p.211「舉證難度受舉證人能力的影響,因為每個人的學識和專業不同。」

p.241 「『我發現......還是很有一些道理的!』『......難道就沒有一點可取之處嗎?』常常成為很多人把垃圾當寶貝的唯一理由。可是何必呢?那些真正有道理的部分,不一定只在那裡存在啊!垃圾裡當然也可能有些寶貝,但是寶貝已在眼前、用都用不完的時候,為什麼還一定要跑到臭氣熏天的垃圾堆裏『淘寶』呢?......小則誤導自己,大則誤導別人,巨則誤導至少一代人。」

p.253「為了真正做到有效傾聽,最需要克制的就是『過早質疑』......說者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必要資訊講完,尤其是在說者必須展示一個複雜的說理過程及其繁瑣但又重要的細節、事實、證據之時。打斷對方的講述,提出自己的質疑,不僅提高了說者有效表達的難度,更增加了自己獲得對方講述全貌的難度。」

p.261「沒有人會像我們自己一樣了解自己,也沒有人會像我們自己一樣關注自己。所以每個人其實多多少少會高估他人對自己的重視程度,又因為這個結論,進而低估他人的評估能力。」

p.269「真理不變,也不會因任何人而變;不停變化的只是人們對真理的解釋或理解。......儘管討論都是從交流雙方的『看法』開始的,但討論的最終目的是剔除『看法』、萃取『事實』、把理解中不可靠的因素過濾掉。」

p.278「深刻認識了經驗的侷限之後,我們要做的就是時時刻刻保持警惕。一般來說,每個人都會無比珍愛自己好不容易『歸納』而來的經驗,以至於很多人常常是『手裡只有一把槌子,看什麼問題都像釘子』。經驗需要歸納,更需要經過演繹來論證。很多時候,不僅歸納經驗需要很長時間,透過演繹論證歸納出來的經驗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在未經演繹論證確定之前,最好意識到每次運用經驗都可能存在風險。實際上,『確定』常常是永遠也做不到的!」

p.279 「觀察和閱讀,是擴充有限自我經驗的最好手段。每個人每時每刻都有觀察的機會,但絕大多數人僅僅因為自己的態度問題就失去了成長的可能。要解決這個態度問題,只需在平時多琢磨一下『他們為什麼那麼想/做/看?』避免用『傻子!』來評價那些與自己的想法、做法、看法不一樣的人,就可以了。」

p.281 「遇到不理解的問題,遇到不確定的想法,最好馬上紀錄下來。不一定非要急著獲得答案—馬上獲得解答往往是不可能的。」

p.315 「承認自己能力有限,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