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8

電學之父:法拉第的故事 BY 壹團 徐祥雲

法拉第是19世紀初期的英國科學家,那個年代還沒有細分各學科,看本書才知道一直以為是物理學家的法拉第,其實在化學上的發現比較多。只有小學畢業、14歲成為書本裝訂工學徒的法拉第,憑著自學以及參加講座,竟然可以受到漢弗里·戴維爵士的青睞,進入皇家研究院工作;晚年的戴維曾說過:「我雖然在科學上有很多發現,但是我這輩子最大的發現,就是發現了法拉第。」兩人的關係真是一段傳奇,讓人動容。
法拉第奠定其大師地位後,推辭了封爵並且兩次拒絕成為皇家學會會長,專注在研究、發表論文、宗教活動以及科普活動。科學及宗教雙重的信仰在法拉第身上並不衝突,但是法拉第曾發文批評當時流行的靈異現象,對方反擊後法拉第也繼續攻擊,兩邊戰了幾回,最後法拉第寫到:「什麼是高等教育的本質?應該是讓學生的心智能夠受到訓練。更精確地說,就是讓學生有邏輯思考的能力,能夠解析周遭問題的前因後果,哪些是關鍵的?明些是外表假象?能夠把每一個事實、證據,像磚頭一樣,一塊一塊地建造起來。不用很快地堆積,而是慢慢地知道怎麼分辨。非常遺憾的,過去五十年來,教育並沒有達到這個目的。」
個人覺得法拉第站在知識份子的高度,批判迷信、闡述科學的本質,這段論述搭配其科學成就確實是擲地有聲,我還把這段給拍照保留下來。只是不知道當他面對基督信仰的時候,是如何說服自己的?
現代學術研究科目越來越細、門檻越來越高,法拉第這種小學自學的傳奇應該是不太可能再出現了。想到知名的 BBC 紀錄片《人生七年》,雖然基本上證明了社會階級的根深蒂固,但裡面也有一個小男孩成功跨越階級晉升「上流社會」,靠的是出色的成績成為教授,也讓觀眾對這社會得以抱持一點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