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30

關係黑洞:面對侵蝕關係的不安全感,我們該如何救贖自己? BY 貳團 Filin

一本解救自己不安的工具書,探討生活中常遇到的三種關係,與戀人、與家人、與自己的互動所累積的不安全感。書中提到,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己的情緒,有時候會自我壓抑,有時候會傳染給他人,有時候會被他人影響,這時候劃清界線很重要。

面對愛情,愛與信任是讓關係脫離黑洞的解答,不會無止盡的用不安全感來吸收彼此的能量,焦慮、逃避都會讓情況越來越糟,而給予伴侶鼓勵,嘗試讓伴侶表達與面對,不論好或壞,我們都能選擇接受與擁抱,不用因為害怕真實的自己被討厭,反而能夠因為看到彼此的脆弱與坦率,而開始累積信任,開始接受原來自己也能袒露如此脆弱的一面,原來人本來就不是那麼美好。甚至,有時候擔心表達真實的自己,而侵蝕關係,會否帶來罪惡感,是自己破壞了感情的穩定,但其實,這也是坦率面對自己的必要過程之一,委曲求全並非總是良策,善待自己的內心很重要。

面對家庭,家人覺得的好,不一定總是小孩子能夠接受的好,有時候父母的愛,會造成孩子的傷害。書中提到,討愛的父母有幾種徵兆:
△想要的一定要得到--讓孩子必須遵照父母的意願,而忽略自己的感受
△無法接受拒絕--你拒絕我是因為你不愛我了
△我一定是對的--對自己的沒自信反而需要完整的控制感才帶來安全感
△無法信任孩子--讓孩子在長大之後仍然質疑自己,甚至失去自己做決定的能力
△無法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害怕脆弱的自己,會讓小孩子看不起,成為情緒勒索者
△缺乏同理心--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時,因為父母不願意承認自己真實情感,對於自己的感受會遲鈍與隔絕,導致他們也會否認他人所表達的感受。
△情緒界線模糊--除了希望孩子「為父母的情緒負責」,也常常不小心「為孩子的情緒負責」,無法清楚區分這是屬於誰的課題。
這些行為都會讓孩子無法順利長大、面對自己,父母也會不斷陷入負面情緒,無法表達自己的壓抑氛圍中,而父母的愛,也將永遠無法成功傳遞給孩子。但這些都是可以從現在,妥善面對自己的情緒與想法,就能夠開始著手改善。

因此,最後來到面對自己,允許自己脆弱,面對自己也有不好的一面、區分情緒界線,學會覺察、避免自我懲罰,接納自己也會擁有的情緒,都有助於改善自己面對自己、面對他人,所呈現出的氛圍狀態,讓與人互動的關係連結,不會因為不安、沒自信,而為關係帶來黑洞一般的影響和消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