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當你想要尋找答案,可以問自己2個問題,你想要的結果是什麼?你願意為這個結果付出多少代價?
當你冷靜下來,不再與感情的刺激源有過多的接觸,好好回頭檢視這段關係:你是否真正感到快樂過?是否真正感覺到自己被這個人完整的接納過?跟對方相處是否有很放鬆、安定的時期?
大部分的時候,你都活在自己的腦袋,潛意識有很多『無法接受的事』,不尊重個體性,認為對方是一個『可以滿足需求的角色』,一直想改變他,希望他能滿足所有的條件,就像健達出奇蛋,三個願望一次滿足。
你在人際關係中,總是無法對別人產生好奇心,因為你對『普通、沒有特殊成就』這部分的自己沒有興趣,所以目光總是被台上耀眼的存在吸引,無法對『不厲害的他人』產生興趣。所以你的功課不是『變的更好』,而是學會認識真實的自己,讓自己封閉的心敞開。
變的更好的邏輯,表示只有通過標準的自己能夠被愛,而不好的自己要被抹殺,有這樣好壞的框架存在,讓你無法達到愛自己的狀態。而你的行為會失控。也是因為長時間忽略自己真正的感受,這些長期累積的不滿、憤怒、不平衡,都會在一瞬間爆炸,讓你失去自控能力,傷害身邊愛你的人。
如果你發現自己在重複過去的循環,但還是想這麼做,可以這麼想,不需要壓抑,讓自己重複去做也沒關係,這是因為:
1.目前的狀態就是需要用這樣的方式來發洩,這是目前的需求。
2.還不夠痛。
需求只有在被看見和接納的當下,對我們的影響力才會下降。當你遇到討厭不能接受的事,代表我們身上也有,只是不願意面對。當你遇到喜歡嚮往的事,代表自己身上也有,只是不想發現。你夠痛就會想改變,還沒準備好,實在不用逼自己一定要改變,準備好了,自然就會去做。
你也不用原諒別人,因為原諒代表你要先將他人定罪,然後再去原諒。而每個人都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樣多此一舉,你不覺得很蠢嗎。對方所有的反應、講的話,對他來說都是合理的,你只需要想明白,這些事物背後的核心邏輯思考。
更簡單的作法,我會建議你停止尋找『正確答案』,而是找『自己喜歡的』,想要怎麼被對待的模式。你無法控制別人,也不需要控制別人,因為當對方做出一個選擇,那就是在告訴你,他對這段關係的感受和決定。
價值觀不合,本來就是一件正常的事。問題出在無法接納差異,想要同化對方、證明你是對的、想要控制對方、想要對方聽你的,這些才是關係的一大殺手。時間讓感情變淡也是假議題,減少對對方的尊重與用心才是主因。
你檢視過去感受到『被愛』的時刻,通常不是因為表現好,而是在你表現不佳,還有人能接納這一切。而你不想要給予,不等於你是小氣的人,只是因為對愛感到匱乏,而把金錢、付出、對等這些信念綁在一起看。只有先餵飽自己,才能感受到愛,才有能力大方。
回想過去快樂的時刻,都是先在意自己的感受,簡單如實的表達,就能帶給身邊的人有趣的感受。刻意追求成長,實在太累了,就算你又懶惰、又普通、又平凡,你也值得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