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提到的四種實用記憶法
1.故事記憶法:利用想像力將不連貫的事物例如購物清單轉化為故事,加強感官體驗。例如「猴子>鐵塊>繩子>風箏」,就可以想像有隻蹦蹦跳跳的小猴子舉起了一個鐵塊,但因為太重掉了下去,鐵塊憑空綁上了繩子,在繩子的另一端有著一個風箏。故事記憶法可以牢記沒有因果的資訊,同時能訓練創意與想像力。
2.身體記憶法:利用身體部位的順序加進故事,自然記下事務排列順序,適用在有組織、次序的資料,例如簡報重點。先設定身體部位的順序例如左腳>右腳>膝蓋,接下來是需要記住的詞彙:蘋果>手錶>雨傘,最後編成一個故事。想像左腳下方有一顆大蘋果,你用左腳轉動那顆蘋果(要真的感受腳底下有顆蘋果),然後往右腳看,發現腳踝綁了一隻手錶,手錶開始滴答作響,聲音非常大且突然爆裂開來,就在驚愕之際發現膝蓋上放了一把超大的雨傘。身體記憶法可以納入身體的各部位,不過在運用前要牢記具體順序,另外身體部位不敷使用是其缺點。
3.對應記憶法:把數字諧音加入故事,就能得知特定位置。做法跟身體記憶法很相像,只是身體記憶法要將身體部位與隨機詞彙連結,對應記憶法則是創造一個以數字為基礎的諧音表(例如大衣=1,鱷魚=2,山坡=3,取其諧音),接著再與需要記住的隨機詞彙做連結創造出故事。
4.旅程記憶法:這個方法是作者本人最喜歡的一種,也是作者參加記憶競賽時所使用的方法。與身體記憶法類似只是記憶法採用的不是身體的部位而是熟悉的環境位置。比如想像一下走一圈自家公寓會看到的位置:前門>餐廳>餐桌,接著是要記住的詞彙:德國>義大利>俄羅斯,再來將這兩個順序創造出一個情境故事,例如:在前門看到一隻德國牧羊犬走來走去,看到你還興奮得大叫,你要盡全力用自己的雙眼與雙耳感受在第一個位置發生的一切,這隻德國牧羊犬足以讓人聯想起德國,一進門看到餐廳裡有滿坑滿谷的燉飯、披薩、義大利麵,這些義大利風味的食物會讓人聯想起義大利,接著看到餐桌上放了一瓶又一瓶的伏特加,而俄羅斯以伏特加聞名,這一定能記住俄羅斯排在義大利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