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用輕鬆、有趣的文字,把心理師在晤談室與個案的互動描述的很生動。身為剛開始執業的心理師很有共鳴,也很嚮往自己能成為像作者文字描述這樣對個案敏感的心理師。
心理治療中,心理師看的是個案沒有說出的話、隱藏在背後的行為模式,這些行為模式是如何影響個案的生活,造成他們的困擾。
這些行為模式是行之多年的,之所以存在也是有目的,能保護當事人不受傷,所以要戳破這些行為模式前,需要協助個案建立一套更具適應性的因應方法。
很多人可能以為心理治療就是溫暖關懷,心理師永遠和個案站在同一陣線一起抱怨,但事實不完全是如此。我們希望個案能變得更好,過更有意義的生活,所以有時需要有個人給他當頭棒喝,而不是看到問題卻視而不見。
在看的過程一直覺得很有共鳴,這些真的是治療室裡面會發生的事,也確實是生活中會發生的事。一份工作做久了,難免會因為一些例行公事和工作中不喜歡的內容,產生倦怠感。看完這本書之後也開始反思成為心理師的初心是什麼,希望能保持這份初心繼續在這個領域發揮。
推薦給對心理治療、心理諮商有好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