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直走來不論是年輕的寫作者,又或是老師、前輩,很少人能真正具體說出「作家」這種生物到底怎麼生存下去,總覺得好像學學陶淵明那樣悠然自得就可以活著了。
每次聽到朋友說「欸你動動筆就有錢很好賺吼」的時候,我都想生出第三根中指塞到他的鼻孔裡面。
作家是種被崇高化被理想化所以甚至被忘記也要吃飯喝水繳房租學貸的生物,雖然不能說真的窮到每天吃土,但要純靠文學寫作而活下去,真的頗為困難。
朱宥勳在這兩本書裡完全剖析了立志成為一個作家時,所可能面對的一切狀況、困境與生存之道。
有半隻腳踏在這個小世界裡面的我常常一邊讀,一邊點頭表示「嗯沒錯就是這樣」,在圈內打滾多年的作者真真正正幾乎沒有避諱的寫出投稿、發表、補助等等狀況,最棒的是他完全透明地把最世俗但最重要的事情——金額給寫了出來。
在第一本「技術篇」裡面主要談的是發表平台、如何出版、演講準備以及細節的出版或發表後的瑣碎事項。
對於我這種初階創作者,只能用受用無窮四個役形容。比方在發表那部分,大家一向認為副刊或雜誌的刊登比文學獎得獎簡單,但事實上他點出了欄位有限而且要留給邀稿作家的現況,所以其實也沒有多少機會讓新人發表。
不過令我擔憂的是,在最近幾天沸沸揚揚的文學獎論戰裡,我又陷入了尷尬的處境,以後到底能不能再藉由文學獎來賺些生活費呢……
而在出版那一章節,他完整地把簽約、排版、溝通與後續宣傳等等跟行政有關的重要事項都寫出來,學校甚至是前輩老師很難這麼完整而且具體地交代怎麼跟出版社溝通,怎麼確認書稿排版甚至版稅多少是合理的,我自己認為這一章節的功用是整本書裡最巨大的。
至於演講準備的部分,我很喜歡他的一個技巧,是在準備簡報時把做過的主題拆分成許多小零件,視單位要求與時間長度來拼貼零件,組成完整的簡報。我自己在上作文課的時候也常常用這個技巧,但沒有像他這樣準確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而上台前所有設備測試、與談人溝通還有零碎的心法,其實用性就不用再多談了,對於完全沒上過台就要講話的作者而言,如果有讀過這段,可以減少許多歪路。
我真的非常推薦給所有,不管任何文類的寫作者,請讀過這兩本,然後知道自己不是這麼廉價,不用凡事卑躬屈膝請求出版社或是任何單位給自己機會然後還要無償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