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9

從厭世王到人氣王,巧妙收服人心的暗黑心理學(漫畫) BY 壹團 陳jane

看到書封的第一印象,直覺聯想到小說,而非漫畫。哈哈!

全書共10個章節,每章節22頁的漫畫,出現2至4個心理技巧,章末接一頁「心理技巧大補帖」,統整前面出現的技巧,接著,每個技巧又提供2到5個應用戰略。非常便於分段閱讀!

適合想涉略與「工作、談判、社交、戀愛」相關心理的人,每個技巧、戰略都有淺顯的說明,有興趣可再另尋資料,深入了解。

PS.個人不太喜歡書中的角色和劇情......但還是收穫不少!

----------

擷取部分內容:

P26、37
麥拉賓法則(rule of Mehrabian):
心理學家艾伯特‧麥拉賓調查各種訊息對一個人印象的影響程度。對一個人的第一印象,代表視覺資訊的外表占50%;音調高低或說話方式等聽覺資訊占40%;實際說話的內容只占了10%。

P48、67
訪員效應(interviewer effect):
一邊聆聽一邊寫筆記,比單純點頭同意更能顯現出「我對你說的話很感興趣」。藉由表現出這樣的態度,能讓對方留下「專心聆聽談話」的印象,增加好感。

P60、67
沉沒成本效應(sunk cost effect):
對於投入時間或金錢(或是兩者)的事項,產生有損失也要設法回本、「事到如今決不退縮」而身陷泥淖的心理效果。賭博令人沉淪往往起於這個心理,因為想挽回損失,以致投注更多金錢。

P78、97
拉近距離效應:
穿著打扮時,利用有點土氣的首飾,或剛睡醒亂翹的頭髮等看似糊塗的「不完美」行為,來拉近距離感。稍微打開襯衫扣子,有點衣著不整的感覺,也會有同樣的作用。

P84、97
附和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馬特拉佐(Joseph Matarazzo)發現,在45分鐘的面談中,分別以三種反應實驗:
1.普通地聆聽
2.邊聽邊回應
3.和1一樣普通地聆聽,然後每隔15分鐘左右,再以2邊聽邊回應時,對方樂意說更多話。
點頭回應的視覺效果,比單純聆聽的聽覺效果,更能讓對方產生「他說的話被聽進去了」的安心感,因此更願意敞開心胸。

P100
拉近距離效應的應用-保持距離的效果:
一開始成功塑造好印象,接著暫時保持距離不碰面,對方會擅自把你的形象理想化。

P118、127
溫莎效應:
從乍看之下毫無關係的第三者所聽到的訊息或傳言,比直接從本人那裡聽到的話更容易採信。這是利用了人們的誤認心理:「這是多數人都知的訊息」,因此不論讚美或批評的效果都會加倍。

P151、159
暗示說服技巧:
「請做OO」、「我推薦這個」使用的是說服的明示說服術。相反的暗示說服技巧「OO的品質」、「做OO能夠得到的好處」等有利對方的訊息,讓對方自行判斷後決定的技巧。

P195
雷桑效應:
對於有偷懶習慣的部下,告訴他「你只要去做就辦得到」、「我很看好你」等鼓勵,給予關注及期待,讓他產生幹勁,因而提高團隊產能。

P196
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
只是給患者普通的藥或維他命,卻告訴他「這個藥很有效」,身體卻發生症狀因此舒緩的現象。

P208、223
中途擱置:
也就是蔡戈尼效應。經由心理學家蔡戈尼(Zeigarnik)實驗的結果得知,比起已完成的事項,半途被中斷更容易殘留在記憶中。「詳情在廣告後揭曉」、「後續說明請上網搜尋」等,是電視節目或連載漫畫等常用的手法。

P232
中途擱置的應用-時近效應(recency effect):
人們對於進行到一半就中斷的事物容易印象深刻,道別以前如果能表現得令對方印象深刻,就能留下更鮮明的記憶。

P261
有時,即使一開始並不太相似的同伴,由於「鏡像效應」(mirror effect)影響,在相處的過程中,彼此不自覺地採取對方的行為或思考,因而外表或性格越來越相似。

P286
美國經營管理顧問大衛‧麥克利蘭(David McClelland)提出「三大需求理論」,說明驅使一個人工作的三項動力。也稱為成就動機理論(Achievement Motivation Theory)。這三種動力分別是「權力」、「成就」,以及「歸屬感」。
「對權力的需求」出自希望影響他人的欲望,是驅動領導能力變強投入工作的動機。
其次是「成就的需求」使人們願意全力以赴,有效率進行工作,有問題時想改善的欲望。基於這個需求,人們持續而不懈怠地努力,能夠達成高品質的工作。
最後是「歸屬感的需求」。重視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持續良好人際關係的欲望,基於這個需求,能夠創造良好的工作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