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待金錢的好觀念,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幸福
該怎麼用錢才能使金錢發揮價值,讓我們變得更幸福?而不只是沉入水池的浪費?
在新聞報導中,有人是月光又負債,有人卻是花錢而享福。為什麼同樣使用金錢,卻有著不一樣的幸福感受呢?
《跟錢做朋友》就是要告訴我們要建立金錢的好觀念,怎麼妥善運用金錢,使我們能度過難關、能從事各種想做的事、幫助他人。
2.遠離不幸,保護我們抵禦風險、度過難關的工具
隨時準備好對抗風險的金錢,才能度過預期之外的難關。
人生難免會碰到突發意外,打壞我們的計劃,導致收入中斷或支出破表,例如車禍、疾病或狗屁倒灶的事接踵而來。為了不被風險打倒,為了能持續維持生活,我們得為自己準備金錢,作為「盾牌」來抵禦危險。可以「購買基本保險」或「存一兩年份的緊急儲備金」,防止最糟糕的事情發生後,會一無所有。
3.感受幸福,把錢用在對自己有意義與價值的地方。
理解每次消費的意義,不要讓「消費」變「浪費」。
為什麼同樣的商品,對這個人來說是超值,對另個人來說卻是浪費呢?明明都是雞排,加班後吃的就覺得幸福,飯後嘴饞去買的就好像浪費。
因為,商品的價格與價值雖是公定的,但能產生多少的「幸福感受」,是取決於「每個人標準」,個人標準是主觀且浮動的。
更重要的是,個人標準是連自己都時常看不清楚,被當下的衝動慾望給欺瞞,覺得內心慾望非常真實,腦海中不斷出現聲音告訴自己:「我非常需要」。眼前的3C手機是超級必要,好比到目前為止的人生就是差在這一塊。可是,當你確實下單購買後,總是發覺內心慾望沒有被滿足,沒有扎實的幸福感受,這就是被慾望騙了。
同樣地,不要輕易借錢,人很容易被迷惑,忘記借錢是要用時間與利息去攤還。那麼花錢不只沒有幸福感受,還增添出空虛帶來的壓力與未來要償還的負擔。
所以,每次消費之前,好好審視「個人標準」就非常重要。對自己來說,商品的意義與價值是換得超乎價格?還是低於價格?就得先好好審視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是需要還是想要?這次的價值與感受能持續多長時間?
認清自己的真實感受,才能不輕易地隨意花費來滿足衝動慾望,把錢越用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