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1

驚人的大腦重設法:八步驟擺脫上癮,愛自己不再沈迷 BY 貳團 林明山

當初是在看「原子習慣」這本書(還沒看完)想要培養好的習慣,卻也想到是不是也要戒除壞習慣,比方說玩手遊電玩(這個也算是有成癮性的)這個行為,剛好看到這本書就來閱讀看看。

作者是一位協助病患戒除菸癮的醫生,從工作經驗上的觀察彙整要戒除菸癮的的心理層面方法。書中穿插許多比喻式的說明,以及一部分是心理學的專業,對不專業的我來說不是很容易閱讀,反覆硬頭皮的才啃完。
書中的重點摘要如下:

一、成癮因素探討
1.成癮性物質(例如酒精、香菸、藥物...)會刺激釋放「多巴胺(dopamine)」讓人感到愉悅,
對於生活與工作壓力大的族群有壓力釋放的小確幸。
2.但是這種不正常刺激方式會降低本能上感受幸福、愉快事情的敏感度,所謂「代償性敏感度降低」現象,也就是類似邊際效用遞減,
最終需持續使用成癮物質來強制刺激「多巴胺」釋放,終至無法自拔。
3.另外,人類大腦有容易陷入沉迷狀態的傾向,或是被人煽動(獎勵、恐懼)而作為,從嘗鮮到沉淪到養成習慣成癮。
這些連串的過程常常無法靠自我的「後設認知」來抵抗與改善,先是在生理上受成癮症狀的責難,心理上又跳脫不出來。

二、戒除成癮的方法
1.在「現象學」上,認為發生事件與對應產生情緒之間還有一個思考的行為,而這個思考的行為會影響情緒。
所以自我的「思考」能力培養,讓「思考」來改變情緒,進而改變行動,就是讓陷入沉迷的大腦重設的方法。

一般行為:事件 —> 情緒,例如音樂會中手機鈴聲令人不悅(沒有思考行為)
思考行為:事件 —> 思考 —> 情緒,如果有事先規定在音樂會中發出噪音要罰款給在座每人補償金,則思考結果可能因為想到補償金反而不會對噪音不悅。

2.所以思考才是真正影響情緒的關鍵,回到吸菸的案例:
事件(吸菸) —> 思考(放鬆壓力) —> 情緒(感覺放鬆愉快) ==> 行動(繼續沉迷吸菸)
VS.
事件(吸菸) —> 思考(傷害健康) —> 情緒(不吸菸比較好) ==> 行動(一定要戒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