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7

挑戰莎士比亞(4):我就是夏洛克 BY 壹團 Tzu Yin (Charlie)

莎翁的原始劇本《威尼斯商人》本身就是不錯的入門喜劇了,而這部改編致敬作品既不過於超脫原作,又很有技巧地融入了各種延伸編織,認真給滿分五顆星。

本書附有非常簡短的《威》劇劇本內容總結,但個人覺得《威》劇本身篇幅挺短的,即使是去翻梁實秋譯本也可輕易進入狀況。再不然,2004年也有電影改編版,可以同時體會劇情與英文台本,入門門檻應該算是夠低了。

部分黑色幽默內容節錄:
>> 「所以他們叫你去住哪?」他問。「地獄啊,說到底的話。但同時其實哪兒都不能去。那便是他們的重點。他們會說,我們曾有機會建立家鄉,但我們搞砸了。反正,我們本來就不習慣有所歸屬,當個異邦人適得其所。他們還會苦口婆心地強調,猶太人流散四方才能展現出最好的一面。一提到何時換他們展現最好的一面,便顧左右而言他,拿這番話出來擋。她們口口聲聲說流浪最適合猶太人,臉倒是一點都不紅。總之呢,我們是一群打扮光鮮的流浪漢,四海為家,專門在夾縫中求生存,明明生活飄泊不定,又要硬裝做溫文爾雅,簡直像攀在岩壁上搖搖欲墜的文藝浪子,並藉此展現我們令人驚嘆、創意十足的邊緣性。」

>> 「我其實不確定是否能區分『我』和『我們』的差別。猶太人到哪裡身上都背負著猶太人集體的特質。有次一個德國人還在墓園裡向我道歉。但當我伸出手,他似乎不敢和我握手。為什麼?因為那一刻,那隻手不是夏洛克個人的手,那是集體猶太人的手。集體而言,我們仍神秘莫測。」

>> 「為什麼有那麼多關於猶太人打手槍的笑話?聖經裡的俄南、喬伊斯筆下《尤利西斯》的主角、訴怨的波特諾伊、格林伯。異教徒對我們印象如此嗎?還是那是我們對自己的印象?」「兩者都是。這麼多年來,他們不斷重述他們的印象,若我們最後認同了,我也不意外。那便是誹謗的厲害之處。受害者不知不覺接受了加害者的想法。若你眼中的我是這模樣,那我一定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