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裡的人物含括各民族,不同民族間因為語言、戰爭及支配關係等問題,容易產生摩擦。我覺得很大原因是來自於兩邊不夠理解,沒能將對方視為獨立思考的個體,去意識到不同人會因個人背景而產生相異思考模式,標籤化的舉動讓人容易因自以為了解而做出過於簡單的判斷,這不只是發生在國族議題上,其實在生活中也容易發生這樣的問題,如果我們在做出判斷前,能給對方一次溝通的機會,紛爭是否會減少許多?
對於臺灣,我們到底理解多少?很多以往沒想過或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往往跟我們所理解的不同,而且資料的獲得並不困難,在現在這樣網路發達的時代,數位化讓各項資訊可說是唾手可得,但就如同前面所說,如果我們不曾多方涉獵、多邊思考,其實就不會有修正自身觀點的機會。最後在這樣資訊量爆炸性成長的社會,我們該練習的應該是檢討反省的能力,避免落入同溫層的保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