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5

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 BY 貳團 壹零

作者:龍應台
出版年份:2018
┅┅
📖閱讀心得
集結了龍應台寫給失智母親應美君的信。
龍應台本身既是女兒也是母親,書裡有許多對於親情與人生的感悟。

生於1925年的美君,在本書出版時也邁入93歲了。高齡93歲固然令人欣喜,但我很驚訝也很不捨的是,美君居然失智長達18年了!龍應台本人,也是在離家40年(其間每兩三週回去看一次美君),決定回家陪母親定居後,才深刻感受到失智母親的變化。

對於外界似乎全然亳無反應的美君,我也忍不住想,這樣失去靈魂的美君,還是龍應台的母親嗎?一個人如果連靈魂都失去了只剩下軀殼,那麼她還算存在於這個世上嗎?

全作除了給美君的信,其中也穿插了許多龍父龍母小時動盪年代的感觸,以及龍應台自己和兒子間的回憶等等。

如龍應台這般自詡開明的母親(實際上若和同齡人比較,她的確也是屬於想法較開放的),仍舊擺脫不了骨子裡潛藏的華人社會(環境)傳統思維,尤其是和兩個混血且定居在歐洲的兒子們一比較,兩者間某些思維明顯的不同還是挺有趣的,比如:會忍不住把兒子女友當成要搶兒子的小三XDD、覺得約好的家庭聚餐不應該帶外人(女友/好友)出現等等。

另外,龍應台還提出了一個特別常見但我之前從沒認真想過的文化對比:

『在歐洲總是看見白髮的、年輕極了的老女人無所不在,而且都在開敞的公共場所……
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九十歲的女人,很健康、很愉快、很獨立地在陽光下的公共空間裡走著、笑著……不是在外的喧嘩旅行,是尋常的家居生活。
一回到台灣,反差太大了。在咖啡館、酒館、露天音樂會……都是滿臉充滿膠原蛋白的年輕人。
請問,台灣的頭髮白了但是年輕極了的老姐妹們,每天去了哪裡?
在廚房為孫子做早餐?在佛堂裡為祖先焚香念經?在黑黑的美術館角落裡當志工?在麻將桌上?』

確實是如此,我很少見過台灣「老姐妹(們)」相約看刺激電影、逛文青展覽、去網美店打卡下午茶,甚至一個人去喝咖啡看書裝一下文青等等活動。
她們彷彿都不約而同的被制約,到了一定年齡似乎就應該一大早去市場買菜張羅全家胃口、有孫子的就幫忙帶孫子、有錢有閒的就做志工或搓麻將,要不就在家看一整天沒營養八點檔假新聞等等。

當然現在養生意識抬頭,也是有越來越多老姐妹們相約爬山慢跑等戶外運動甚至體力不比年輕人差;我也知道不是每位老姐妹都喜歡上述普遍被歸為「年輕人的活動」(不管是因為本身性格還是擔心周遭輿論),但我只希望老姐妹們能思考更多選擇,她們人生不該只有「家庭」這方天地,希望她們能了解自己的潛能是可以無限多的!

而為人子女的我們,在抱怨父母囉嗦管太多的同時,也請不要管想發展更多潛能的父母。你不滿為他人眼光而活,也請不要以此限制自己的父母。
在高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際,同理「你的父母也不是你的父母」。大家都有獨立人格,彼此相互理解尊重,給予關心的陪伴和適當的協助才是真理。

簡言之,本書主軸雖然還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的老調重彈,但龍應台在幽默、感情和勸導之間拿捏的很好,推薦給所有成年已獨立的子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