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原著名稱為「The power of habit」,與近幾年很夯的「原子習慣」都是在探討人們如何建立及改變習慣。先總結自己讀起來的心得,本書比較像是探討養成習慣的成因及模式,探討的範圍較廣(包含個人習慣、組織習慣、社會習慣),而「原子習慣」則像是引導個人培養好習慣或戒除壞習慣的教戰守策。
本書引用許多真實案例作為說明,可以讓您更了解創造新習慣的過程及契機,對於社會上諸多習慣養成背後的原因也能有所了解;最後的附錄作者也以自身為例彙整書中諸多戒掉壞習慣的方式讓讀者能夠有所依循。
其實「原子習慣」所提到的習慣建立過程,與本書相距不遠,只是「原子習慣」中在習慣養成的四步驟中多了「讓習慣有吸引力」及「讓行動輕而易舉」這兩項,在執行上比起本書常見的「提示→慣性行為→獎酬」迴圈來得明確,自己認為架構上較有說服力,且「原子習慣」提到許多可以幫助自己建立好習慣的技巧,但其實兩本書都在強調「習慣可以改變」的這個核心概念。
另外,兩本書都提及我覺得最重要的「複利效應」,本書是以「小贏」為比喻,說明「小贏是穩定善用小優勢,每完成一次小贏,一切就開始動起來,為另一個小贏預作準備」,即化小優勢為模式或習慣,讓自己深信依循此模式,更大的成就與勝利近在眼前,同時也別忘了在每次的小贏當下給予正面回饋,提升自我信念,習慣才呈持續。
本書中讓我印象較為深刻的例子為羅德島接二連三的手術醫療疏失及倫敦地鐵國王十字站大火案,兩者都屬於組織習慣積習已久卻不被人知(或是不被正視)的案例,更讓我體認到「核心習慣」對於「企業文化」的影響是多麼根深柢固。回顧自己進入職場約莫五年的這段時間,有機會到同一企業的新環境創建新的體制,組織分工亦加嚴謹則是一個新體系必經過程,而其中不乏會沿用在舊體制中訓練的經驗,但尚須要建立一套適用於新體制的概念及流程,其中不同部門及組別的協調溝通格外重要;初期業務的劃分並不那麼明確,此時亦是打破舊體制習慣的一個契機(無論是壞習慣或是不適用於新體制的習慣),但改革難免會有摩擦及許多瑣事要執行,時常會被這些事情煩得心力交瘁,而此時應回歸到最原始的初衷,也就是需要有個大原則,書中提到的「核心習慣」能夠應用到體制翻新的過程中,建立一個組織內共識的核心習慣,讓大家做事不偏離這個原則後,再一步步建立細部的環節,以提升整體效能。
就如作者引用美國心理學之父Willian James的話:「我們這輩子所作所為均已定型,一切不過是習慣之總和…。習慣被系統化組織進我們的幸與不幸,讓我們無法抗拒,一步步走向自己命運,不管那究竟是甚麼樣的命運。」,期許大家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無論是個人、家庭、職場,都能夠建立一套明確的核心習慣,引導成為心目中理想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