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4

暗黑民國史:兩岸歷史課本刻意迴避的空白30年 BY 貳團 Iris Hsueh 紹芸

較少閱讀政治或歷史類書籍,這本書是為了支持在臺北重啟的銅鑼灣書店而買,也希望有更多史料可以和政治狂熱的家人討論。

【本書主旨】
大家還記得1920年到1950年的國共歷史嗎?為什麼在對日八年抗日結束後,國民黨短短三四年就輸給共產黨、全面敗退來臺灣?這本書就是想要還原1920年到1950年這段期間的民國史,探討是誰丟失了中國、怎麼丟失的。

【內容可信嗎?】
作者是一位在美國的中國人,採用客觀事實、當代人留下的文字/回憶錄、國外報導、蘇聯解密檔案、歷史學家研究,試圖還原當時歷史。雖然作者本身有立場(之前和書團團友們討論,大家也會擔心被歷史書的作者立場所牽引),但他選用的史料,能說服我。以下列出一些例子:

1. 書中提到,國共兩黨在戰爭結束後都有大殺功臣的狀況,毛澤東下令對內大殺特殺以鞏固政權,舉例了很多人,原本是哪個單位,後來怎麼死的,書寫得相當詳細。
2. 共產黨讓很多爸媽變得不像爸媽,而只是「黨員」,他們的子女有些成為作家。也有留下文章,寫共產黨怎麼讓他們的家庭破碎
3. 當時派駐中國的外國記者報導
4. 當年的共產黨士兵把文稿寄給日本的老師,在日本出版的書,講共產黨長征(其實是敗退)的狀況
5. 被共產黨俘虜並且隨軍的外國傳教士留下來的回憶錄
6. 國共兩黨官員的回憶錄,包含毛澤東、蔣介石的著作

【國共兩黨的差異】
關於兩黨之間的勢力消長的關鍵,以下節錄我最有印象的部分:

1. 武器裝備:
蘇聯從東北和日本的戰爭沒收了大量兵器,陳誠回憶錄中寫道,蘇聯在東北繳獲日軍飛機925架、坦克369輛、裝甲車35輛、野炮2662門、機槍13825挺、步槍30萬支、擲彈筒11052具。以上各種武器裝備,俄軍可能保留一小部分,其餘都供給共軍。

在此同時,美國卻停止了對國民黨政權的支持。美國認為蔣介石政權是扶不起的阿斗,1946年美國杜魯門政府發布軍火禁運,直到1947年的十個月中,國軍未能從美英等國獲得軍火物資,前線已無法維持作戰。有若干師軍隊因為沒有軍火而不得不向敵投降。

在1948年,美國推《援華法案》,補助國民黨政權4億多美元,但第一批軍火卻因為將領傅作義投降而落入共軍手中。由此可見美國就算再援助國民黨,可能也難以回天。

2. 抗日策略:
抗日期間,國民黨認真抗日,死傷慘重,其中有因為戰略錯誤,而出現「黃河口淹死89萬平民」、「長沙焚城3萬多人喪生」的兩大慘案。

共產黨的屠殺功力也不惶多讓,在被國民黨圍剿時,共產黨說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實際上是敗退千里,一路綁架勒贖以籌措資金。在長征的路上,沒有見到一個日軍,倒是屠殺了數以萬計的中國平民。

1936年西安事變後,國共停止內戰,達成抗日協議,但共產黨始終把打倒國民黨政府當作最終目的,表面上服從重慶政府,私底下卻阻擾重慶政府和日本議和。共軍遇到日軍便閃躲,只攻擊零星的軍隊。在中共的官方出版物中,紀載了毛澤東至少七次公開感謝日本侵華的言論,因為共軍就是藉著國民黨和日軍僵持時,才存活了下來,壯大自己勢力。

3. 思想:
共產主義 vs 儒家文化+三民主義。共產主義有較深厚的馬克斯理論基礎,且能吸引平民百姓。儒家文化和三民主義在民不聊生的時代並不吸引人。

學者徐復觀認為:「共產黨像鹽融入水中,國民黨像油浮在水面」。中共以農民黨員為基礎,深入社會發展,將社會變成戰鬥體,並發展軍隊。國民黨縣政府以上是鄉愿政治,縣政府以下是土劣政治,無法在社會深根。

很多共軍的士兵,在被問及為什麼加入共軍時,回答是「因為吃不飽」。因此國民黨在農村的治理失敗也是助長共軍的原因。

蔣介石是軍人出生,在日本留學過,剛愎自用且獨裁,崇拜希特勒,賞罰不分明。在共產黨造成社會動員的同時,蔣介石也想要動員社會,因此推動「新生活運動」,強調「禮義廉恥、乾淨整潔、勤奮刻苦」等道德(好有既視感),企圖塑造他是精神領袖的形象。這個運動本質上不是要培育現代化的國民,而是希望訓練出聽話的工具,在公眾中沒有得到太多反響。

蔣介石和國民黨在內戰和抗戰中視民眾如草芥,但為了擄獲民心,還是要努力創造關於中國未來的願景。1943年,蔣及幕僚寫了一本書,叫《中國之命運》,回顧了中國近現代受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論述不平等條約的廢除是信仰三民主義的後果。

此書出版時,英美列強才剛廢止之前與清帝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這本書以「反帝」為主軸,宛如向英美宣戰。在當時,蔣介石要依靠美國的援助,才能維持重慶政府的生存及繼續抗日戰爭,如果將西方視為仇敵,就像叛逆期的青少年,明明離不開父母提供食衣住行,卻又在口頭上反對父母。

雖然有很多官員勸諫,但蔣一意孤行,且要求大量印行,成為各級學校的必讀書,學期考試時每位學生都要撰寫論文一篇,擇優給賞。黨政軍高官都要詳讀並交讀書報告。蔣聽不進勸諫的話語,只喜歡逢迎拍馬的文章。

《中國之命運》反對幾乎所有西方現代文明,敵視知識分子和自由主義。很多知識份子在看完此書之後,發現蔣是義和團式的排外,大呼不能接受,急速左轉,加速失去民心。在這本書翻譯成英文之後,帶來毀滅性的結果。同盟國開始質疑國民黨領導的中國值不值得拯救,或是戰後是否能合作。

國共兩黨有很多「文鬥」和「武鬥」的歷史,幾乎每一次思想和宣傳的「文鬥」都是共產黨大獲全勝,國民黨節節敗退。

【讀後感想】

看完這本書,我很驚訝蘇聯的影響原來這麼深入,黃埔軍校是蘇聯出人、出錢、出槍建立起來的,共產黨的武器是蘇聯提供的。國共兩黨後面就是民主和共產兩大勢力競逐的過程。

這段歷史讓我特別感受到「思想」的重要性。船堅炮利固然是戰爭勝敗的關鍵,但比起外在物質,如果沒有適合當代的「思想」以贏取民心,就算有再多武器也會被降將帶去敵方。過往我所接受到的教育,時常在教育人們改變外在的「行為」和形式,好像沒這麼重視思想。我以往對於哲學和理論的興趣也不是很大,但當我們回顧一段數十年的國共歷史,就能發現思想在其中的重要性不亞於武器和經濟。

現代很重視的資訊戰,其實也是思想的戰爭,試圖改變人們大腦內的內容。國共戰爭還沒有結束,到今日還在持續發生,尤其是疫情期間臺灣遭受很多假消息攻擊,就是共產黨常用的謊言攻勢。偏偏臺灣社會老齡化,有些長輩耳根子硬,又沒有媒體識讀的能力,常常錯信假消息,也容易只看顏色不問是非(其實年輕人有時也會,我懺悔)。

人都認為自己是獨立思考的個體,但我們其實常常被收到的資訊及所處的團體所左右。要如何在現今的局勢下,創造出能讓長輩認同、適合當代臺灣的思想,將我們認同的價值保留下來,還需要靠當代人不斷思考、學習及對話。

當一講到政治話題,大家很容易起口角,我有些朋友就是因為這樣,認為溝通無用而避談政治(到現在變成避談防疫政策)。雖然我也覺得我家長輩超難溝通,但還是希望大家偶爾關心一下長輩和非同溫層,別放棄溝通和連結,不然就可能會像防疫一樣,被一些狀況外的少數人影響整體戰局。

要怎樣跟長輩/非同溫層溝通才有用?我的經驗是提出證據(而且字要大、講重點)、善用新聞/醫師/律師/名人的發言及國外案例、少量多餐、溫和不刺激,才比較有可能保持關係並持續溝通。就像唐鳳說的,在溝通時,要試著將自己傾斜,去聆聽對方真正的想法,試著理解跟自己不同的聲音。很難!也算是種修行吧。如果大家有其他好方法也可以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