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30

生時間:高績效時間管理術 BY 壹團 Yu-Liang(陳育良)

這本書是由兩位前Google工程師所合著,書中內容主要提出「生時間」的四大策略及衍生的87項方法,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時間去做自己真正在乎的事。兩位作者文筆幽默讓這本書讀起來輕鬆有趣,而提出的「生時間」架構與方法個人也覺得頗實用,每天都可運用書中方法的排列組合做實驗,努力生出時間完成工作與生活中的要事。以下簡單分享閱讀後的書摘與心得。
作者認為現今社會有兩股強大力量在爭奪我們的時間,這兩股力量叫做「馬不停蹄」與「萬丈深淵」。
-「馬不停蹄」是指忙個不停,一刻不得閒的文化,如收不完的 email, 滿滿的行事曆與待辦事項
-「萬丈深淵」是指各種唾手可得,隨時在更新內容的資訊源(新聞快報、社交動態,...)與娛樂(Youtube 影片, Netflix,遊戲,...)
這兩股力量已強悍到儼然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預設值」。每日起床睜開眼睛後先是開始「馬不停蹄」,而精疲力盡後又難以抗拒的跌落「萬丈深淵」,花光「馬不停蹄」後剩餘的一丁點時間,如此日復一日的惡性循環。
兩位作者認為解方並不是提高生產力完成工作省時間(這樣只會帶來更多工作)或用意志力抗拒誘惑(畢竟萬丈深淵的設計正是來自於人性),而是以書中提出的「生時間」架構,重新建立個人生活的預設值,憑個人意願選擇想要的生活模式。
生時間」只有四個簡單的步驟,天天重複:精華(Highlight)、雷射(Laser)、提振活力(Energize)、反省(Reflect)
-「精華」:在每一天的開始決定今天想生出時間做些什麼? 每天選擇一個「精華」作為當天的優先事項。我們未必記得一整天發生的事,卻會記得一天當中的某個片刻。所以每天幫自己挑選一個精華,把時間聚焦在完成自己的每日精華。「精華」未必要是當天必須做的事,也可以是想去做的事(如看一本書或跟孩子玩),只要確保那是你回顧一整天下來的今日亮點。而挑選精華有三種方式:急迫性、滿足感、樂趣。
-「雷射」:就像雷射光束集中在目標物上,我們也該建立自己的雷射模式讓注意力聚焦於「精華」,避開 「馬不停蹄」與「萬丈深淵」的吸引力。作者在書中提出許多策略(從普通到激進都有),例如刪除社交APP、登出帳號或關閉APP通知、減少查看 email 並且慢點回覆,不看或少看新聞等等。關鍵在於努力建立起與「馬不停蹄」或「萬丈深淵」間的障礙增加摩擦力,讓自己多停留在「雷射」模式。
-「提振活力」:用身體替大腦充電。選擇「精華」與進入「雷射」模式是「生時間」架構的核心;而「提振活力」則是重要的後勤。作者建議想像自己體內有顆電池,把電池充飽電量才能聚精會神在優先事項,避免回應分心的事物或他人的需求。想要腦袋活力充沛就要好好照顧身體,但我們的身體構造尚未演化成能適應現代文明生活,所以作者建議多效法以採集狩獵維生的穴居人老祖先來為身體補充能量提振活力。例如天天運動、吃多樣化且真正的食物(原型食物)、離線、接近大自然、花時間與族人(家人或朋友)在一起、離開螢幕吃東西等等。
-「反省」:調整與改進系統。用科學的方法來訂立適合個人的系統(習慣、生活方式、偏好甚至是獨一無二的身體)。書中提到科學方法是觀察、假設、實驗與測量結果。而作者認為科學方法也可運用在「生時間」。每個人都是科學家也是自己實驗中唯一的樣本,基於對日常生活的觀察提出個人化「精華」、「雷射」與「提振活力」的假設,逐一或批次試驗書中提出的方法,並做紀錄與追蹤成果。每天反省當日有沒有為「精華」生出時間? 能夠多專注於「精華」? 擁有多少的活力? 回顧今天使用了哪些策略,紀錄哪些有效果? 哪些無效? 再為隔天的試驗擬定新計畫,如此周而復始逐步找出最適化的個人「生時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