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長,代謝不如以往,工作久坐於辦公桌前,腰間及臀部慢慢長出贅肉,其實減肥方法人人都懂,就是管住嘴、動起來,不過本書作者不以減肥為終極目的,而是從心態面開始調整,想要單憑意志力減重,無法走得長遠,唯有管理壓力,才能管理體重。
■ 你只需要找到你做得到、能持久的方法,而且做到B+就好,不用追求A+,也就是8成的時間都吃對自己好的食物、做對自己好的事,其他時間順其自然,畢竟我們又沒有要去選美。
■ 不要訂定數字目標,而是訂行為目標。你需要找到一個能配合你的生活,做起來不痛苦,可以一輩子做下去的減肥方式,而不是憋著氣衝到終點後,就放鬆。一旦故態復萌,好不容易減下的體重就會毫不留情地胖回來。人生苦短,不要斤斤計較體重數字,也不要心急,維持健康的生活,身體一定會給回饋。
■ 如果不想運動,可設定鬧鐘,只運動5分鐘,如果運動了5分鐘後還是不想運動,就停止。但通常運動5分鐘後,百分之百會繼續運動,這是讓自己起身動起來的小技巧。
■ 就算你偷懶幾天、作弊幾天,不要用破功責備自己,相信你是健康的人,你會做健康的人做的事,以及記得,沒有人是完美的。
■ 當你知道食物無法解決問題,每次你覺得這幾口就夠了,或其實也沒那麼餓,放下食物的那一刻,將會促使你繼續前進,促使你更強大。
■ 比丘尼作家佩瑪.丘卓建議,從日常小事煩憂培養面對逆境的能力。日常生活中讓我們憂煩的世俗煩惱,如塞車在路上、有人搶了你招手的計程車、突然來了西北雨卻沒帶傘等,全然接受這些不便,就比較能培養出面對較大挑戰時,安住於當下的能力。
當念頭升起時,如憤怒、委屈、不滿、挫折等,覺察自己那個念頭升起了,標註那個念頭,然後問自己什麼時候才要放下?24小時、還是48小時?你什麼時候才要放過自己。
■ 「端粒效應」中提到,「我們一天的念頭多達5萬6000個,如果你練習覺察,就會發現其中9成的想法在以前已經出現過,不值得讓你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