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強烈的推理小說。微推薦,推理邏輯縝密,但是缺點也很明顯。
以下完全無解謎雷,但有些微劇情洩漏。
離群索居,自給自足新興宗教集體殉教。信眾的遺體四散在燒毀的聖殿中。多年之後,當時唯一倖存的小女孩
找上偵探,想知道:當時究竟發生了甚麼?
事隔多年,警方早已結案。靠剩下的斷簡殘編與當事人的記憶,偵探唯一能做的事拿著缺片的拼圖還原。
這真的是依照證據的推理辦案嗎;還是偵探編織創造的故事。
傳統福爾摩斯類型的偵探,光看關係人袖口的磨損,腳上的泥土就可以看穿此人到過互愛的案發現場,這難道
不是單純的演繹 (腦補) 嗎,讀者會懷疑事件或許存在其他的解釋。
讀者有這樣的疑問,創作者自然有對應。自從「毒巧克力命案」開創一案多破以來,在推理小說裡讓同樣線索的
案子一破再破,翻轉再翻轉的手法一直歷久不衰。畢竟案子可以回收再利用,讀者也可以多次享受驚喜或是吐槽。
這本也是一案多破的架構。但為了合理化這樣的架構,總不能抄襲經典的「毒巧克力命案」裡的偵探社團。於是
作者創造了一個複雜的偵探設定和故事背景:
首先警方早已結案的故事,線索已不再推陳出新,頂多是委託人的日記與口述,完全沒有 DNA,指紋,血跡重建
等等科學辦案的介入。同時因為早已結案,不管偵探如何唬爛,只須委託人滿足即可。
除了委託人之外,更重要的是滿足讀者。僅依照這些片段的證據,為什麼是結果 A而不是 B/C/D?這就帶入了
有夠複雜的偵探「們」的設定:
立志證明「奇蹟」存在的博學多聞偵探上苙丞
前中國黑幫出身,身為偵探債權人的美女扶琳,老佛爺
扶琳的前同事?同樣足智多謀心狠手辣的美女儷西,西王母
主角偵探的徒弟,天才少年
無法接受偵探想法的住持
這些人因各自的原因和故事背後的設定要出來否定偵探的推導,於是各自提出對案子的解釋。而讀者就跟隨著偵探
過五關斬六將,依靠僅有的證據和純邏輯,一一破解這些有問題的推理。但魔王可沒這麼好擊敗,真相沒這麼容易
水落石出。
偵探見招拆招,反駁推理 A時用上了假設 A'證明 A不可能,反駁推理 B時用上了 B',反駁推理 C時則提出推理 C';
然而若 A',B',C'彼此矛盾呢,此時 A'B'C' 必定不是真正解答。真正的結果勢必要滿足所有現存證據,並且可以同
時反駁所有不正確的推理,偵探必須找出那個未知的又滿足一切的 X,那 X究竟是偵探一心追求的奇蹟,還是依照證據,
刪除所有可能性之後的真相。這裡先不說破,只說這段推理蠻合理的。不愧是東大出身的作者,邏輯優秀,推理小說的
核心詭計沒問題可以安心享受,甚至必須燒腦分析清楚個推理的破綻。
目前看來都是說好話,但這本書問題也很明顯。首先複雜又誇張的偵探群背景能不能好好駕馭,我覺得是不合格的。
黑幫出身,才貌雙全的神秘女子為什麼要跟著窮偵探?而有這樣背景的人,言行談吐是否與他出身對應。顯然作者沒有
足夠的功力和文筆描寫這些。
另外,作者喜歡在書中加入一些與案子無關的碎碎念,以及各項雜學知識。不知是作者喜好,賣弄學問,或者是偵探人設。
這部分不好不壞,就看個人喜好。不是很和我的胃口。幸好博客來的試讀部已經展現的作者的這個特色。試讀部分與
案件完全無關,就是作者碎碎念。如果能看完試讀,大概可以享受整本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