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戀經濟學,俞瑋華》
人類婚姻有可能滅亡嗎?
2020年台灣離婚率達到亞洲第一了,盤點今年離婚的藝人王力宏、大S、福原愛,螢幕前愛得死去活來,終究還是走到這一步
人類的婚姻制度,經過漫長的演化,從群婚亂交->夥婚->偶婚->一夫多妻、一夫一妻的專偶制,為何會演化到現在的專偶制?婚姻還適用人類社會嗎?
從演化經濟學的角度看婚姻,它巧妙解決了一個困擾上萬年的難題 :「爸爸是誰?」
在古代社會,媽媽是誰,簡單易懂,看小孩從哪個肚子出來就好,當時流行大鍋炒,爸爸是誰則很難分辨出來,這衍生出一個災難性的問題--近親繁殖,同一個部落裡,很容易發生亂倫
現代遺傳學,已經明確指出,近親繁殖導致生育率低下,小孩常出現先天畸形、癡呆和其他遺傳病,如果繼續亂交下去,種族會不斷退化,瀕臨滅亡
因此,我們的祖先摸索出一套制度,先是限制男女的交配對象,再來約束女性在一段時間內只能有一個相對固定的伴侶,這樣才有比較高的機率確認「爸爸是誰」,通過結婚限制性生活的範圍,把性-生育-撫養,弄成一個保障體系
婚姻中的男女互相給予承諾,男方會供養家庭,女方保證小孩是他生的,責任權利明確,孩子得到正常的撫養,沿著父方的姓氏,字輩制度,實際上也是協助釐清血緣關係,在周朝時已有「同姓不婚」的禁忌
但是…發展到現在,婚姻的生物學基礎一去不復返
1. 避孕、驗孕技術的普及 :
現代多樣的避孕手段,已經可以把交配的繁殖跟娛樂功能分開來了,性行為的代價降低,婚前性行為也變的常見
通過驗孕、避孕,可以選擇要不要生、跟誰生、確認是誰生,專偶制原先就是為了確認父親是誰的制度,現在已沒有存在的理由
2. 女性大規模進入職場競爭
古代的體力活多,男性在體能上有先天的優勢,創造財富的能力優於女性,隨著技術進步,現代工作對體力的要求大幅降低,隨著社會財富累積,市場衍生出勞力之外的需求,女性在職場上有跟男性一較高下的本錢了
這意味女性不需要依賴婚姻讓男性撫養了,建立家庭,必須跟工作取捨,進入婚姻的成本上升
3. 市場能替代婚姻功能
家庭能提供的商品或服務,性、家務勞動、教育,市場同樣能提供,網路發展,性容易取得了,服務業發展,可以很輕鬆找到人來打掃家裡,科技進步,導致家庭的功能逐漸被取代
結論:婚姻原本就是收益權衡後的結果,現在婚姻的基礎不斷喪失,人類建立家庭的比例快速下降,在歐美國家,甚至有一同生小孩,但不結婚的情況,婚姻制度可能走向滅亡或以另一種形式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