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是看見別人受苦,會想到這也有可能發生在我身上;另一種人則是想,這絕對不會發生在我身上。第一種人幫我們熬過苦難;第二種人令我們飽受煎熬。」
好友生病前來尋求協助,而這個要求是「陪我走到最後」。而他答應了,陪同朋友前往風景優美的短租小屋,一同生活、一同看老電影一同嬉笑,並且在心中靜靜的等待著最後一刻的到來,雖然兩人關係因為相處逐漸拉近,但生命走到最終,無論是別人或者自己,終將如同出生之時,支身一人獨自面對。
如同努涅斯的第一本小說《摯友》一樣,這本書雖然較《摯友》更容易閱讀,但卻需要反覆去咀嚼,死亡從來就不是容易談論的話題,而努涅斯的《摯友》和《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兩本著作卻同樣都挑戰這個議題,前作重點在談論因摯友離世,活下來的人如何面對往後的日子,後者是透過瑣碎的日常描寫,讓讀者直視罹病者的日常、陪病者的日常,感受他人之苦。努涅斯不需要直接將文字訴諸悲情,就能讓讀者明白他想傳達的訊息。讀著這本書時,腦海中不時浮現去年爺爺罹病時,最後的那段日子,看著父親陪病隨侍在側,即使父親從不喊苦,我也深感其苦。現在回憶起爺爺,是他騎著野狼125拉風的樣子,以及那些上一秒與曾孫吵架鬥嘴,下一秒卻又互道「我愛你」的畫面。
我在爺爺的舊房間裡,讀完了這本書的最後一頁,《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牽動了我內心最深處的那一塊。
「唯一比看自己老去更難受的是,看所愛之人日益衰老。......然,我不會忘記我倆最後共享的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