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大事業,大人物的小人之心
已逝作家陳柔縉,生前和張超英往來十二、三年,為他寫傳時總忍不住邊寫邊流淚。一次和出版界前輩聊起張,對方一句「像他這種小人物」,更是深深刺痛了她。
「幾十年來,我們的眼裡只有位子高的大的政治人物,我們受惑於位子,誤以為位子高的,才是功勞大的,他們說的話才值得一聽,歷史是他們創造的,他們的身影才值得留在歷史。」陳柔縉這番話,特別值得讀者深思。
被小看了的「小人物」張超英,年輕時臨時接手新聞局長官指派的拍片任務,上山下海終於把片子拍好,送出國參賽,居然一舉獲得全世界第二。
外派紐約新聞處時,想辦法擴展和美國電視台、傳媒的關係。美國總統宣布中美斷交前夕,「小人物」從美國好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主播那裡率先獲得消息,他趕緊再把消息傳回台灣,方便政府提前應變。
中年時從紐約被調職到日本,職位雖小,「小人物」卻善用自己家族累積的日本人脈,幫台灣打開了日本新聞界的大門,讓日本從主流大報到地方報紙,都一反過去忌憚中共、漠視台灣的常態,紛紛開始報導起台灣。
讓時任新聞局長的宋楚瑜訪日時能見到日本總理的,是這位小人物;促成日本電視公司來台拍攝故宮國寶的,也是這位小人物。
晚年出山,第二次駐日,讓總統李登輝得以在日本報紙頭版、電視螢光幕前大量曝光的,還是這位小人物。想讓李登輝躋身諾貝爾和平獎競技場、延請到日本政界、文化界的重量級人物為李登輝寫傳記的,一樣是這個小人物,張超英。
無怪乎陳柔縉要替他抱不平,「小人物」其實一點都不小啊,他盡心盡力做成的利國利民的大事業,多著呢。
倒是一般人視為「大人物」的人物,對他抱持的「小人之心」,實在讓人搖頭。
怎麼說呢?李登輝,是「大人物」吧?
「《台灣的主張》新書發表會時,我去參加了。李登輝當晚宴請江口(該書實際執筆者)和黃茂雄,我並沒有受邀。我猜想多少跟我被視為宋楚瑜人馬,而李宋關係當時降到冰點有關。後來,黃茂雄邀我聚餐,提起李登輝問他說:『你怎麼認識張超英?認識他多久?這個人有什麼企圖?』
在《台灣的主張》催生與孕育的過程中,黃茂雄和我接觸很多,之前也常相見,他深知我的理念,一生為台灣做宣傳工作,一心只為宣揚台灣的民主化,不是為誰效犬馬之勞,以圖謀權位。黃茂雄安慰我說:『超英,以後有機會,我會跟李總統解釋你的事情。』
江口當晚從宴會回到飯店,很納悶為什麼我沒被邀,我笑笑以對,不想多做解釋。……
我想,台灣民主化的理念,有中、英、日版本,大概全世界的人都可以透過這本書而了解。這樣的大工程,我有幸促成,已很滿足。」
我不是說李登輝是小人,但他新書發表會後的晚宴沒邀請張超英(不尋常到連江口都覺得怪),還問張茂雄,張超英有什麼企圖。這就是「小人之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小人之心」,簡直小鼻子小眼睛小人之心小到了極點。
寫到這裡,我好像也能懂得一點點陳柔縉在《宮前町九十番地》的〈後記〉裡記下的心情:
「有時,一個人在咖啡店敲著電腦,那裡的喧鬧絲毫無法稀釋我的情緒。」
「十幾年來,我有更長的時間檢視張先生的人格和成就,因而更容易流淚;他那麼淡然,那麼快意,反讓我幫他懷著委屈。」
世界上有那麼多好東西跟好書,你、我都錯過了,但這本《宮前町九十番地》若是錯過,實在太可惜了。這是由傳主張超英和執筆者陳柔縉共同成就的一本異常精彩的傳記,世間罕有。
就算不論張超英做成的那些大事業,我覺得書中描述到的他個人私生活的一面也非常引人入勝。他出生富裕,被祖父母視為「鑽石孫」養大,理應長成一個吃不了苦的公子哥才是,但他不是。
他能吃苦,吃苦他也無所謂。更讓人佩服的是,他吃得了苦,腦筋也動得快,能想辦法擺脫吃苦的困境,找到出路、找到樂趣。
外派紐約時,政府給他的薪水低到去租房子時,房東直接建議他太太跟他趕快去申請救濟金。
經濟困窘,太太晚上去兼差賺錢,他則常常去自家公寓的垃圾門裡尋寶,小孩的玩具、家裡可用的家電如麵包機、熨斗、電視機,打開那個門,都撿得到。他有耐心修,修好後,多的就留起來送給從台灣來的留學生、來受訓的公務員。
一次,他買了一台二手冷氣,發現賣家把自家地下室當成冷氣翻修的工廠,他想起自家社區也存在一個倉庫,放每戶人家淘汰不要的舊冷氣。
他找到管理員把那些廢棄的冷氣低價賣給他,他再去買教人修冷氣的書和工具、零件,和他的小孩們一起合作,修修洗洗了十多部冷氣,然後全部登報出售,賺了五、六百塊(他的月薪才三百五)。
他高興得帶著全家去芝加哥度假。「沿路邊玩邊看,花了四天才到芝加哥,把我們共同辛苦賺來的錢花光光,才盡興回紐約。」
嗶嗶嗶,不覺得這樣的公子哥,可愛到很犯規嗎?
孟子說,「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用來形容張超英,我想是再貼切不過了。
🗣️張超英的太太也是個奇女子,書中寫到她的地方都讓我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