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7

愛因斯坦的太太:百年來女性所遭遇的挫敗與建樹 BY 貳團 Hong O'Neal

作者挑了五位美國知名女性,研究她們的建樹與挫敗,她們本身極有才氣,甚至超越丈夫的成就,但大眾仍試圖忽略她們的成就。
職業婦女難道無法兼顧事業、家庭與生活嗎?
作者挑選這些典範的標準有兩個:要有足以令後世緬懷的重大成就,要有持久的婚姻。
我們這次只介紹第一位才女,愛因斯坦的太太,Mileva Marić.
她是奧匈帝國第一批與男生同校的女孩之一。
她天資聰穎,所選的道路與居禮夫人極為相似。
兩人皆離家求學,成為首批在大學攻讀物理的女子之一。
Marić從數學、女紅、繪畫、語言樣樣精通,她精通德語、法語、希臘文,一般學生則只學習一種外語。
 她因有先天性的臀部畸形,常受同學恥笑。
使得她極其敏感、害羞,但同時也有過人的決心與毅力。
Marić在1896年與愛因斯坦於蘇黎世相遇,同在ETH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就讀,她是班上唯一的女生,也是有史以來第五位獲准就讀的女性。
Marić興趣廣泛,常與愛因斯坦和朋友參加音樂晚會,愛因斯坦拉小提琴,Marić就唱歌或彈鋼琴伴奏。
Marić曾對愛因斯坦說她不太可能結婚,她認為女人可以擁有自己事業,但不太相信事業與婚姻可以共存。
可她們最後還是墮入愛河。
愛因斯坦的父母反對她們交往,Marić不是猶太人,年紀比愛因斯坦大(他終其一生都與年紀比他大的女子交往)、有肢體缺陷,又是"知識份子"。
愛因斯坦無視雙親反對,繼續與Marić交往。
在各位教授看出愛因斯坦的潛力前,Marić就對他深具信心。
Marić不斷鼓勵愛因斯坦、大力支持懷才未遇的愛氏。
愛因斯坦與某些教授處得不愉快,他是Weber教授班上唯一畢業後未被留任助教者。
Marić在信件跟朋友說,她跟Weber教授吵很多次,為了愛氏,她吃很多苦。
1901年,愛因斯坦畢業後赴米蘭求職(後來在蘇黎世以北找到工作),Marić留在學校補考,她發現自己懷孕了。
在當時奧匈帝國與瑞士的極端保守的中產階級社會,未婚生子是不名譽之事。
為了顧全名聲,Marić非嫁愛因斯坦不可。
懷孕期間,Marić只和愛氏通信,未曾見面。
當Marić懷孕七個月時,她搭火車去瑞士見愛因斯坦,但愛因斯坦過了好幾天才姍姍來遲。照理說以他當時的薪水,足以支付交通費。
愛氏的女兒小麗莎出生後(Marić回到塞爾維亞待產),沒有紀錄顯示他曾經在女兒出生後幾個月到過塞爾維亞,也無紀錄顯示Marić曾帶女兒離開塞爾維亞。愛氏似乎未曾見過這個女兒。
小麗莎的結局無人知曉,她的出生與死亡未見諸紀錄。
或許被收養,或許夭折。
愛氏可能是不願照顧病嬰而影響自己工作,也可能是擔心生下私生子而使名譽受損。

愛氏在婚後最初幾年,承認Marić解決所有他在數學方面的問題。
資料顯示愛氏最著名的三篇關於光電效應、布朗運動、相對論的論文初版署名都是Einstein-Marity. 
Marity正是Marić在匈牙利文的寫法。
雖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愛氏那三篇論文有任何創見由Marić提出,但文章可能都由她親自校對並負責一部分的數學運算。
愛氏的學生還記得Marić白天做家務、晚上還得幫愛氏做數學運算,忙至深夜。

Marić的努力並沒有贏得感激。
1909年愛氏開始與昔日女友通信,Marić怒不可遏,攔截了他前女友的信,並致函給她丈夫,投訴這種不恰當的行為。

Marić大部分時間都在照顧兩位兒子,尤其是體弱多病的愛德華。

1912年,愛氏對表妹愛爾莎傾訴愛意,有了外遇的愛氏還在信中抹黑Marić.

愛氏在事業日益成功,也逐漸喪失關懷身邊親人。
他坦承自己滿腦都是物理學的概念,無暇他顧。
愛因斯坦與居禮不同,居禮積極鼓勵妻子向上進取,並以兩人共同成就為榮。

愛氏與表妹交往後,向Marić提出離婚,並展開爭奪兒子監護權。
有相當證據顯示愛氏瞧不起女人。
據說在他有生之年,他的妹妹瑪雅是他少數關懷、尊重的女性。

兩位兒子始終無法原諒父親,但Marić總希望孩子們以父親為榮。

1958年愛因斯坦的繼女馬歌曾阻止愛氏兒子漢斯夫婦出版一本書,公開愛氏在天才外表下平凡的一面(至今仍未出版)。

1933年為了避開納粹,愛氏移民美國,從此未再與Marić和長子愛德華相見。

愛氏第二任妻子艾爾莎的命運也沒Marić好。
愛氏對其他女人仍感興趣,未拒絕其他女人的攻勢。
愛爾莎最後還是接受這些踰矩行為。

Marić屬於第一代試圖在科學界力爭上游的女性,可惜在愛因斯坦的陰影下,她的夢想消失得無影無蹤。

該書陸續介紹抽象表現主義畫派先驅Lee Krasner、諾貝爾物理獎得主Maria Goeppert Mayer、美國建築家Denise Scott Brown、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Sandra Day O'Connor等人的成就,為後世女性爭取更多權利,她們皆努力在事業與愛情、婚姻與工作取得平衡。
雖然Lee Krasner在生前也跟Marić一樣同樣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但這些女性突破傳統框架,樹立典範,鼓勵其他婦女能在有充分自覺情況下,審慎考慮,作出個人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