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4

逆向工程,你我都能變優秀的祕訣:全球頂尖創新者、運動員、藝術家共同實證 BY 壹團 雲翔 LeoYu

逆著讀也行,像演算法一樣思考的《逆向工程》
.
【書名】:逆向工程
【作者】:朗恩・傅利曼(Ron Friedman)
【譯者】:陳信宏
【出版】:方智
—————————————————————
排版優化原文👇
🌱 Matters|https://tinyurl.com/4ebwrw65
🌱 Readmoo AP|http://moo.im/a/56dhkz
.
.
這是一本資訊量蠻龐大的書籍。

開門見山,所謂的《逆向工程》指的是系統性地拆解物品,以便探究其內部運作方式,從中獲取重要的洞見,這一項「從看見的倒推出隱藏的」技能,不單見於科技產業,也能用在個人層面。
.
.
▇ 逆向工程的「外功」招式

一開始,舉出各行各業施行逆向工程的例子。他們採用的方法有異,有些領域(例如武器、藥品、汽車)離我們太遙遠,當作純欣賞。但也有比較貼近普羅大眾,可以現學現用的外功招式,像是:

╱臨摹╱

最耳熟能詳的應是 富蘭克林如何練習寫作 一事,先研究一份卓越的文字作品,接著放在一旁,憑著記憶把那份作品重新寫出來⋯⋯。這種複製作品的行為,讓人必須仔細留意作者在原創作品裡的「決策模式」,重新經歷他的創作旅程,並把新手自己的本能傾向拿來和大師做出的決定互相比較。



╱遠觀╱

文學巨匠馮內果想必從「高空俯瞰」視點大量考察,提出世界上大多數故事服膺於 六種敘事曲線 的分析工具;至於非文學類創作,考究一本書的索引備受重視,有助於了解該書作者的思考方式。

更甚者,還可以提出「逆向大綱」,一眼概觀整件作品,迫使我們忽略細節,採取比較抽象化的觀點回想整件作品的進展過程。

◍ 傳統大綱:把「未來打算提出」的重要論點列出來。
◍ 逆向大綱:概述「已完成的作品」當中包含的各項重點。



╱辨識模式╱

一想到創業,我們常是想到創新的點子,然書裡提到,新手創業家才會埋首於新奇性,老練創業家則是聚焦在可行性;長年的經驗讓他們建立了一套心理資料庫,能夠把一項已經實證有效的商業策略,採取「公式思考」提煉出可能應用方式,然後引進另一個新市場,不用依賴原創性。

上述概念,也在你追劇的時候背景執行著。

當接觸具有一種共同潛在結構的眾多範例——例如看了大量 末世 影集——能夠促使你察覺到那些範例背後的模式,就算你沒有刻意要學什麼也一樣。於是當你嚷嚷著《殭屍校園》又是萬年老梗有多麼公式化的時候,此乃認知心理學家稱之為「內隱學習」的現象。
.
.
▇ 逆向工程的「內功」心法

既然外功招式有別,那有沒有同源的內功心法可供依循?逆向工程的做法本身,可以被進行逆向工程嗎?

有的,那就是「像演算法一樣思考」,具體步驟有四:

✅ 資料蒐集
在大量的案例當中比較容易看出模式。

✅ 找出重要變數
彷彿在玩「大家來找碴」遊戲,尋求成功案例為什麼獨特的關鍵特質。鼓勵提問,真正重要的不是你提出多好的問題,而是你在看到引人注目的範例時是否可以停下腳步,堅決致力於解構這之所以有效的原因。

✅ 察覺模式
關鍵在於抽象化。除了先前提及的「逆向大綱」工具,還有「把構想轉變為數字」做法,藉著把重要性質量化,即可比較這些特質在每個例子裡的出現頻率。

✅ 做出預測
找出引起你共鳴的結構,從而以全新方式利用這道公式。



說到提問,《逆向工程》應是期許我們先退後一步遠觀,畢竟早已蒐羅好明確目標(大量成功案例),避免犯下見樹不見林的缺失,才說「提出好問」是次要;卻也憶起《數據、謊言與真相》很重視提問的格局,它用問題去獵尋研究目標,然後才去找資料。此時「提出好問」就像是船隻朝著正確方向航行,不可不慎。

提問所扮演的角色,隨著方法論的變化而不同,有時是敲門磚,有時是指南針。
.
.
▇ 尾聲:逆著讀也行

以上大約是本書上半場部分,偏理論,協助讀者解構自己欣賞的例子;藍圖打造出來,也擔心大家望洋興嘆,故下半場致力於填補「願景」與「能力」之間的鴻溝,是四篇各自獨立的實作專題,可視需求跳著讀、逆著(章節)讀也行。

讓我印象最深的章節再度與「提問」有關:如何取得有用的建議與回饋。這回它不是敲門磚或指南針,而成了(意見的)接收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