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薄的一本書,收錄了七篇論文,知識含金量極高。對於有意深度理解日本思想的讀者,這本書是極佳的進階讀物。
從第一篇作者年輕時的出道作「現實主義者的和平論」就可以明顯感受到作者的不凡和氣勢。奉和平主義為最高原則的所謂「進步派」主掌了二戰後日本的知識輿論界主流,進步派最具代表的主張就是對憲法第九條的擁護,所以軍備武器,與他國同盟等,都被進步派視為破壞和平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卻又是國際關係現實主義的核心元素:權力,軍備,恐怖平衡,國家利益,因此在進步派看來,現實主義者根本就沒有談論和平的資格,然而,高坂卻提出了「現實主義者的和平論」這樣看似矛盾的標題進行挑戰與想法顛覆。
「何謂中國問題」這篇也好看,開頭便對直接點出對日本來說的中國問題可分成三部分:「內戰(兩個相互對立的政府)」、「戰爭責任(過去的交戰國)」、「革命」,這是日本與其他國家的對中問題相異之處,也是複雜所在。之後作者便進行論述,並提出建議。行文過程中也有帶到日中關係發展的特殊之處(偏差),節錄部分片段如下:(p.113-114)在明治時代之前,中國是遙遠的海洋對面的國家,日本向中國學習的東西可以說被理想化了。君子或大人(指德高望重之人)是日本人對中國人的典型印象。然而,明治以來,日本人接觸的是弱小,分裂、混亂的中國。(中略)。迄今為止,中國沒有與同樣強大的國家保持過平等的國際關係。在中國,雖然存在「中國」與夷狄關係,但不存在國際關係。那麼,中國如今還保留著俗稱為中華思想的觀念嗎?(中略)。如今的日本存在著許多相互矛盾的中國觀。立足於這些中國觀,人們自說自話地討論著中國問題。
・「海洋國家日本的構想」這篇也精彩,作者先提到過去日本的觀念,統整節錄片段如下(p.160):日本曾認為自己是亞洲的盟主,把自己視為對抗「西力東漸」的最後堡壘,和辻哲郎的文章「如果日本人沒有在十九世紀末登上歷史舞台的話,白人與有色人種之間的關係或許會變得像古代自由民與奴隸之間的關係一樣。⋯⋯從本質上來說,日本人曾經承擔的是保證十億東洋人的自由這一重任《文化創造者的立場》」便明確顯示此想法的普遍。(p.163)對中國人來說,怪獸紋具有宗教意義。但是,日本人只把怪獸紋視為裝飾。不知從何時起,怪獸紋演變成了幾何紋,最終像家屋紋、樹木紋一樣自然主義化了。同樣的情況反覆出現於此後的中日關係之中。(中略)在中國周邊的國家,日本是唯一一個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向中國做過貢納的國家。
針對上述,作者先是點出了「亞洲」與「東洋」之別,解釋亞洲的概念,然後提出日本是「東洋的飛地」的見解,也就是地理距離是日本不同於周邊國家的關鍵。1498年達伽馬發現航線前,當時比起「海洋」路線,「草原」才是被重視的路線。人類交通(communication)方式的變遷過程,可說與日本在亞洲及日中關係的地位息息相關。
這本論文集除了能增加知識,提供思考因果關係的訓練,更是理解日本更深層的思想的一本很好的指引,非常好看,值得一讀,推薦給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