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30

0~3歲給對愛就不怕寵壞:兒童權威心理醫師的心靈育兒法,化情緒難處為正面力量,陪伴孩子安心探索成長之路 BY 貳團 Kiki

心得: 
前言:讓孩子幸福成長,最重要的事 讓孩子過幸福的人生,最重要的是建立自我肯定感。所謂自我肯定感,就是讓孩子秉持著「自己很重要」、「活得有價值」、「被需要」等心情;也就是「作自己就好」而我們能為孩子打造自我肯定感的心靈基礎年齡,大約在0~3歲時期。
就像被媽媽抱著的感覺,得到母親的安撫,即使偶爾鬧個小脾氣。只要一起歡笑,透過這些互動,就能培育孩子,擁有肯定自我的價值。

CH4. 孩子的心靈,擺盪在依賴和獨立的兩端,逐漸長大成人
1. 為了培養重要的自我肯定感,做父母的我們應該重視的是好好面對孩子的「撒嬌」
2. 孩子的心理養成,在反覆依賴與獨立的過程中長大成人。依賴換言之就是「撒嬌」,而獨立,就是「反抗」,在這兩者反覆拉扯的過程中逐漸成長,這就是孩子的心理。
3. 獨立的世界,是自由的世界,孩子可以嘗遍自由的滋味,然而,這時候又會萌生「不安」的心情。(獨立(反抗)的世界)獨立的世界雖然有自由,但同時也是令人不安的世界。不安的情緒增強到一定程度後,孩子又會回到依賴的世界裡。(依賴(撒嬌) 的世界)然後撒嬌,在父母這裡又再次得到安全感,接著孩子又變的不自由,又再次邁向獨立的世界。
在獨立的世界裡,又再次嚐遍自由的滋味。又再次變的不安重回依賴的世界。如此反反覆覆的成長,這就是孩子的心理。
CH5. 依賴、獨立都照著孩子的步調,別剝奪他想要「我自己來」的獨立之心
1. 不讓孩子撒嬌、獨立,未來會出現問題。
2. 不讓孩子撒嬌(依賴)就如同放任他、不關心他。不讓孩子獨立(反抗)的情況之一就是壓迫、否定孩子做得到,大人卻把所有事情攬在身上,這是過度干涉,也是不讓孩子獨立的做法
3. 如果沒有放任、忽視、或壓迫、過度干涉、否定他,即是對的教養。
CH8. 給孩子愛,絕對不是唯命是從,理解「撒嬌」、「撒野」的差異
1. 讓他撒嬌:回應孩子情緒上的要求、幫助孩子做不到的事情
2. 撒野:回應孩子物質上的需求、孩子做得到的事情也插手
大人會擔心回應孩子情緒上的撒嬌後,情況變嚴重,孩子變得予取予求。不用擔心,孩子情緒上得到滿足就會安心,會變得比較回說「我想自己做」。
3. 孩子在尋求安心感的同時,也渴望自由。父母充分接受他的撒嬌,他一定會出現「我要自己做」的心情。過一陣子,孩子會覺得「一直愛撒嬌真難為情」,然後就獨立了,這才是真正的獨立。撒嬌與獨立應該照著孩子的步調,而非聽到周遭的人說「真是愛撒嬌」,就強迫孩子獨立自強,這樣才真的變成無法獨立。

後記:快樂的育兒秘訣
在能撒嬌的時期,就讓孩子好好撒嬌。唯有如此,孩子才會被養育成心靈健康、獨立的好孩子。
寶寶會透過哭泣好好地把憤怒與悲傷給宣洩出來。最好的情況是「你能傾聽他的心情,他也能好好哭出來」。
重要的事,父母避免用「任性」「壞孩子」來指責鬧脾氣的孩子。也不要因為孩子鬧脾氣影響到他人,變得對孩子的要求照單全收。「不能按照你的意思做,你很難過吧!」先用同理心體諒孩子的心情。
人生不是每件事都能如自己所願。但是,悲傷的心情、難過的感受都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孩子也就能夠接納、克服它。
孩子覺得自己是被媽媽珍惜的,產生心理上的安心感,因而能培養出體貼之心的基礎,進而體諒他人的心情。

心得:
與人相處過程,總會看到孩子與父母的相處關係在伴侶之間顯現,有時渴望獨立,有時害怕分。這樣的心情加上喜歡瞭解小朋友的小宇宙,讓我購入「0~3歲給對愛就不怕寵壞」、「3~6歲做對管教,不打不罵孩子更聽話」。大人有時候也只是內心像個孩子一般需要被珍惜與細心對待與呵護。